什么情況?這類基金持續火熱,超10只新發產品提前結募
債基仍是吸金主力!
12月以來,十幾只新發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債券基金再次成為提前結募的主力。在12月內已經成立的四十余只新發基金中,發行規模較大的多為債券型基金,多只債基的發行規模超過3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債市“小牛市”的表現超出了2022年末的市場普遍預期。接下來,政策可能將更多著眼于明年及中長期的發展,預計利率中樞逐步下行的趨勢難以逆轉,明年的投資回報預期或需要進行理性校正。
債券基金扎堆提前結募
12月以來,市場上已經有十幾只新發基金宣布提前結募。其中,除了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華寶遠恒混合等少數幾只權益型基金外,絕大部分都是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債券型基金,反映出市場對于這類低風險投資產品的高度關注。
具體來看,若干債券基金如長信120天滾動持有債券基金和東方紅60天持有期純債等均提前于12月8日結束募集,而這些基金的原計劃募集截止日期在12月底。不僅如此,浦銀安盛悅享30天持有期債券和蜂巢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等債券基金也決定提前結束募集。
這一現象顯示了債券型基金強大的吸金能力。以四季度為例,新發債券基金如華夏鼎創、招商CFETS銀行間綠色、富國瑞豐純債等均募得接近80億元的規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除了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易方達深證50ETF、富國深證50ETF等少數幾只ETF外,大部分權益型基金的募集規模并未達到20億份。
近期,基金市場的發行有回暖趨勢。按基金成立日口徑計算,11月,基金市場整體發行份額達到1311億份,平均發行份額為9.23億份,較10月的545億元、平均8.52億份明顯增長。12月首周,新發基金的份額更是達到280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內已經成立的四十余只新發基金中,發行規模較大的前十只基金有九只是債券型基金。例如,浦銀安盛悅享30天持有A募集到76.68億份,嘉實匯享30天持有純債A募集到44.65億份,西藏東財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募集到32.34億份。債基募集規模領跑其他基金品類,凸顯了市場對這類投資機會的熱烈追捧。
機構行為是債市行情的重要推力
債券基金緣何受到投資者青睞?興業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公募債券投資團隊總監倪侃認為,今年屬于債券小牛市,超出2022年末市場的普遍預期。“今年經濟修復脈沖并未立即成為一個趨勢上行周期,反而出現了階段性的價格下跌壓力。”
在倪侃看來,這是債券小牛市的經濟基本面背景,在這種情景下,伴隨著下半年“化債”行情的演繹,貨幣政策也配套加碼,推動利率中樞尤其是中長端利率、高票息資產整體下移。倪侃觀察到,在“資產荒”行情持續演繹之下,機構行為繼續成為債市行情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機構學習效應較為顯著,市場對此關注度也大幅提升。
對于接下來的債市走勢,業內人士有何預期?中歐短債基金經理王慧杰指出,當前經濟底部企穩,全年目標達成幾無懸念,政策可能將更多著眼于明年和中長期發展。利率中樞逐步下行的大趨勢還難言逆轉,對未來資金面還是保持一個中性偏樂觀的態度。
王慧杰認為,從政策信號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市場對寬貨幣的預期有所升溫,且10月資金利率的絕對位置處于高位,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在兼顧內外平衡的要求下,前期匯率一直是較大的制約因素,但在美元利率預期回落的情況下,未來國內貨幣政策放松的制約會有所緩解。具體到資產層面,中歐基金王慧杰指出,當前短端資產價格相對于政策利率或已進入配置區間,預計對于新增資金是比較好的配置機會。
展望2024年,倪侃首先分析了宏觀經濟背景。他表示,政策發力下,明年一季度經濟金融或大概率迎來“開門紅”,然而,進入一季度之后,國內經濟修復的確定性較高,但具體的回升斜率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其中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于財政和地產等政策的邊際變化以及相應的實際效果。
東興基金認為,雖然2024年整體行情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背景較2023年已經發生一定的改變,今年整體利率中樞下移,寬信用進程仍將持續,且實際利率偏高,隨著未來可能的存款利率再次下調,利率中樞繼續下移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無論是票面收益,還是資本利得空間,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擠壓,所以對于明年的投資回報預期或需要進行理性校正。
“對于債市而言,在與今年三季度初相似的經濟環境下,2024年有望延續寬貨幣至寬信用的路徑,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發力必要性提升,并間接性發力以平穩經濟波動。”東興基金表示,在實際利率偏高、房地產拖累嚴重、化債政策優先級較高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在延續配合財政政策的同時,利率中樞或將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