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場ETF成交額,屢創新高
盡管2023年市場跌宕起伏,香港ETF市場卻在重重挑戰下異軍突起。根據港交所網站消息,包括ETF在內的香港交易所買賣產品(Exchange-TradedProducts,ETPs)市場展現出了穩健的增長勢頭,成交額屢創新高,產品種類也變得更加豐富。
業內人士分析稱,香港ETF市場已成為亞洲區最多元化的市場之一,投資者能夠以不同投資策略涉足全球股票、固定收益及商品市場,且香港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融資中心,香港ETF市場的發展將持續向好,且隨著產品種類日趨多元,投資者的選擇空間亦將不斷擴大。
日成交額創新高
香港市場ETF產品種類日趨多元
港交所數據顯示,香港ETF日成交額達140億港元,按年增長16.9%,創下歷史新高;資金凈流入規模也達到571億港元,按年增長25.5%。
對于香港ETF市場2023年的表現,華金證券分析稱,投資者對ETF產品的需求增加,是日成交額創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來看,ETF作為一種便捷、靈活和多樣化的投資工具,能夠提供對特定資產類別、行業或地區的廣泛市場參與。國內投資者可以通過ETF獲取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實現資產配置和風險分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又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資者的關注。境外投資者也可能選擇通過香港的ETF市場,來獲取亞洲市場的投資機會,包括中國內地和其他亞洲地區的股票、債券等資產。
香港ETF市場的產品種類也持續多元化。根據港交所數據,2023年共有16只產品上市。截至年底,產品總數達到174只。其中,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備受市場關注,上市首月資金凈流入超過78億港元,成為2023年資金流入最多的新產品。該ETF于2023年11月29日上市,資產管理規模超過80億港元,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還是亞太地區首只推出此類產品的ETF。
(2023年香港市場新上市ETF產品一覽來源:港交所網站)
南方東英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尋找有增長潛力的資產,助力投資者拓寬認知邊界和投資視野。2023年6月,南方東英在新加坡發行了南方東英iEdge泛東南亞科技指數ETF(SQQ),是全球首只關注東南亞和印度科技板塊的ETF產品,又于2023年11月在香港發行了亞洲首只沙特阿拉伯ETF,募資超過10億美元(約80億港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沙特ETF。
投資主題方面,ESGETF仍是香港市場亮點之一,去年也新增2只產品,使得在香港上市的ESGETF增至11只。在固定收益產品領域,在過去的一年中,香港市場迎來了四只貨幣市場ETF的上市,從而使得港交所上市的貨幣市場ETF總數達到了10只。同時,香港固定收益ETF市場也迎來了首只以每月穩定派息為投資目標的債券ETF,即GlobalX亞洲美元投資級債券ETF。
“ETF通”不斷擴容
發展穩健
“ETF通”自2022年正式啟動后,一年多來,穩定擴容,成交亦逐漸活躍。據港交所數據,截至2023年底,南向及北向ETF的數量分別為8只及131只。而2023年南向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包括買入及賣出)達到27億港元,相較于2022年出現197%的增長,并在2023年6月創下了46億港元的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南向ETF交易在香港ETF成交額中占比超過11%,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指出,這體現出內地投資者對于分散投資需求的持續上升。
華金證券分析稱,“ETF通”使得境內投資者更加便捷地獲取了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境內投資者可以通過“ETF通”直接購買境外ETF產品,獲得境外市場的投資收益和風險分散。其次,“ETF通”也有助于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和改革。通過引入境外ETF產品,增加我國市場的投資品種和競爭,提高市場的效率和活力。同時也增強了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和互動性。
對于“ETF通”的未來發展,華金證券認為,這個新的交易機制,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繼續引入更多境外優質的ETF產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通過增加投資選擇,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和質量,降低費用,提高投資回報,將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華金證券也提到,投資者宣傳教育要繼續加強,要提高投資者對境外ETF產品的了解認知,幫助投資者理解境外ETF產品的特點和風險,從而做出符合其自身風險偏好的投資決策。
南方東英則表示,2024年會深化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到“ETF通”“ETF互掛”“大灣區理財通”等機制中,發揮好香港的“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為境內外投資者帶去更豐富的資產配置工具。
香港成為亞洲首個
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上市的市場
2023年,香港成為亞洲首個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上市的市場。日前,有消息稱,嘉實基金子公司嘉實國際已于2024年1月向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提交了比特幣現貨ETF申請,成為香港首家提交比特幣現貨ETF申請的機構。
事實上,去年12月22日,香港證監會便已更新《有關中介人的虛擬資產相關活動的聯合通函》,明確表示“準備好接受虛擬資產現貨ETF申請”,反應速度在美國證監會之前。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當時也指出,港交所已準備好把握主題投資帶來的機遇,將與發行人及各方持份者緊密合作,為香港ETF市場順利引入這類新產品。
羅博仁稱,令香港成為亞洲首個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上市的市場,有助于加強香港作為區內領先數碼資產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作為亞洲首選ETF市場的持續發展。
華金證券認為,對于投資者而言,ETF的投資形式提供了更具流動性的市場,相較于加密貨幣交易所更加便捷,ETF更為規范的定價機制也避免了價格波動的問題。同時,虛擬資產現貨ETF不僅降低了投資門檻和交易的摩擦性,拓寬了資本市場的參與人群,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進入數字資產領域的途徑。
但值得注意的是,虛擬資產作為一種投機性、波動性資產,目前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政府承認其貨幣或者商品屬性,如何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和投資者保護也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