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消息震動醫藥基金!CXO龍頭突然崩了,影響多大?后市咋看?
一則消息帶崩CXO板塊,相關基金也頗為受傷。
受藥明生物下調業績指引消息影響,藥明系早盤暴跌,拖累CRO(醫藥外包行業)概念全線走弱。截至收盤,港股藥明生物跌超23%,藥明康德跌幅近9%。與此同時,A股泰格醫藥、美迪西、昭衍新藥、康龍化成等醫藥外包行業個股全線大跌。
作為公募基金重倉標的,CXO相關個股的下跌無疑將對于重倉的公募基金帶來巨大沖擊,張坤、葛蘭、謝治宇、劉彥春等多名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相關產品悉數上榜。數據顯示,18只主動權益基金單日跌幅超4%。
展望未來,對于整個醫藥行業,機構的觀點偏樂觀。多家機構認為,醫藥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位置,醫藥創新領域最有可能迎來底部反轉的機會。
CXO板塊集體調整
12月4日,“醫藥茅”藥明康德AH股雙雙重挫。港股藥明生物開盤便下跌超過24%,隨后觸發臨時停牌,A股藥明康德同樣下跌6.92%。
受藥明生物大跌影響,醫藥股尤其是CXO板塊集體走弱。港股方面,藥明生物跌超20%、康龍化成、泰格醫藥跌超9%、藥明康德跌近9%;A股方面,藥明康德一度跌近8%,凱萊英跌停,康龍化成、九洲藥業跌幅均超8%。
業內普遍認為,這或許與藥明生物(02269.HK)早晨發布的一份《業務更新》文件有直接關系。
藥明生物在4日盤前召開經營交流會,下調部分業務板塊營收預期,其中預期2023年,藥物開發(D)營收下降18%-20%,生產(M)營收下降15%-18%。兩塊收入下降導致全年營收預期從30%增長下調到10%左右。由于兩項業務,藥物開發(D)和生產(M)合計占營收約70%,同時因為固定資產按照40%增長配置,因此直接拖累利潤今年將轉負。
對于藥明生物的大跌,興華基金基金經理黃兵分析稱,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新項目減少(開發端業務),同時由于新增產能的影響,預計2023年收入和利潤將降低,公司于是下調了其業績指引導致其股價大跌;另一方面,受全球范圍內生物技術融資影響,CXO行業預計在未來兩年呈個位數增長,盡管公司在過去十年達到行業3-4倍增速,但目前給到的目標指引是行業2倍增速,公司未來增速預期性的回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估值水平。此外,由于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部分訂單可能流向了其競爭對手,這也造成了對公司競爭力的影響。公司表示2025年及以后預期恢復強勁增長。
重倉醫藥基金頗受傷
作為公募基金重倉股,藥明生物等CXO龍頭股的大跌,無疑將對于重倉相關個股的公募基金帶來巨大沖擊。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持有藥明生物市值前十大公募基金產品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謝治宇等管理的興全合宜等均有上榜。
截至三季度末,藥明康德為公募基金第五大重倉股。同樣的,重倉藥明康德市值居前的有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A與中歐醫療創新A、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A等。
4日跌幅居前的ETF為清一色的醫藥主題基金,其中多只產品跌幅超5%。從跟蹤標的來看,跌幅居前的產品大多是跟蹤SHS創新藥、CS創新藥、生物醫藥等相關指數。
主動權益基金方面,18只基金單日跌幅超4%。不難發現,排在跌幅榜前列的幾只醫藥基金,持倉大致相仿,大多重倉藥明生物或藥明康德等相關標的。
看好醫藥長周期向上的機會
CXO細分領域龍頭大跌,整個CXO板塊跌幅明顯,引發了市場關于CXO與整個醫藥板塊調整的擔憂。
針對CXO板塊,西南證券在近期CXO研報中表示,從行業維度看,全球醫藥研發投入穩健增長,CXO行業景氣度或將持續,預計2021年-2028年全球醫藥研發仍將以2.6%的增速穩步增長。從企業維度看,隨著新冠商業化訂單的一次性業績高速增長對估值擾動持續消化,市場對2023年相關企業表觀增速放緩預期已充分反映,內生業務增速將重塑CXO估值體系。
對于整個醫藥行業,機構的觀點還是偏樂觀的。展望未來,多家機構認為,醫藥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位置,醫藥創新領域最有可能迎來底部反轉機會。
黃兵表示,影響醫藥行業的多重不利因素已逐步見底出清,醫藥行業有望迎來結構性行情,結合醫藥估值處在歷史底部區間和機構持倉低配狀態,看好行業當前底部投資機會。隨著醫藥行業反腐之后創新大環境獲得較大改善,全面支持創新研發的新周期即將開啟,將有利于整個創新產業鏈再次崛起;同時創新是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本質驅動力;因此,醫藥創新領域最有可能迎來底部反轉的機會。
展望未來,黃兵認為,需求復蘇、政策優化以及創新驅動等積極因素仍在發揮作用,盡管市場流動性、投融資活躍度、集采、醫保談判、醫療反腐、中美關系等事件仍不時對行業發展帶來擾動,但處在底部位置的醫藥行業穩步向上的大方向整體未變,市場景氣度有望逐步提升,仍然具有較佳的長期投資機會。
信達澳亞基金表示,年末將至,從醫藥各個細分板塊的基本面看,大部分公司具有穩健增長潛力,且整體估值處于較低區間,有望迎來結構性估值修復。參考歷史估值,當前生物醫藥板塊處于估值底部,長線來看,具有很強投資價值。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醫藥生物板塊目前位于歷史底部,長期增長邏輯向好。醫藥生物板塊在近三年經歷了較大的調整。從醫藥行業的風險端來看,集采、談判降價、醫療反腐等政策因素經過消化后邊際影響已經越來越小,行業中不少企業也在積極進行轉型。從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來看,醫藥行業仍然具備較強的長期增長動力。在老齡化、居民疾病譜變化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中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這些細分行業及行業中的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在業績端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部分行業/企業仍然處于高速增長的初期階段,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基于此醫藥板塊的風險消化與長期的增長邏輯,看好醫藥長周期向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