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合計攬入保費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3%
截至12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保費(原保險保費,下同)收入全部出爐。整體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合計攬入保費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3%。從單月表現來看,11月份,上市險企人身險業務增速較10月份有所回暖,財產險業務整體繼續保持穩定。
人身險保費邊際回升
具體來看,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保費收入25246.76億元,同比增長5.33%。其中,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前11個月的保費收入分別約為3987.34億元、6132.6億元、7383.78億元、6146億元、159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7.5%、7.3%、4.5%、3.9%、1.9%。
人身險業務在上市險企業務中占比較高,前11個月,五大上市險企人身險業務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1.53萬億元,同比增長4.94%。同時,備受業界關注的上市險企人身險業務出現邊際改善,即10月份上市險企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全部下降,而11月份整體呈現“兩升三降”格局,整體有所回暖。具體來看,11月份,平安人壽、人保壽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的保費同比增幅分別為2.9%、2.8%、-1.2%、-12.2%、-19%。
對此,信達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舫朝分析認為,整體來看,上市險企受到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切換、銀?!皥笮泻弦弧薄㈤_門紅預收保費受限等因素影響,險企保費階段性承壓,但保險產品“儲蓄+保障”的屬性在當前金融環境下仍具有吸引力,從競品來看,近期理財公司密集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銀行掛牌利率頻現下調。綜合來看,3.0%預定利率的人身險產品需求仍有望持續釋放,上市險企人身險保費表現有望逐步回暖。
國聯證券非銀分析師曾廣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保壽險11月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8%,其中長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下滑16.3%,降幅明顯收窄(10月份同比下降80.6%),預計主要是預定利率下調的影響有所出清、客戶對保本保收益的保險產品需求仍在等因素所致。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2023年人身險業績正增長確定性較高,同時,預計2024年人身險“開門紅”的新單保費和NBV(新業務價值)皆有望實現增長。
此外,還有分析人士認為,預定利率3.0%的保險產品或將持續成為2024年財富管理市場的主力產品,從而帶動客戶資產配置從銀行存款和理財向保險遷徙。從保險公司經營的層面看,得益于預定利率的下調,保險產品的價值率或將有所提升。
新車銷量支撐保費增長
從上市險企的財產險業務來看,前1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合計實現保費收入9211.04億元,同比增長6%。各險企的具體保費收入分化較為明顯。其中,太保產險取得保費收入1747.57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位居上市險企之首;人保財險取得保費收入4727億元,同比增長6.8%;平安產險2736.47億元,同比增長1.4%。
人保財險公布了具體險種的細分保費收入。數據顯示,11月份,人保財險取得保費收入328.93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車險保費增速為5.4%,非車險增速為-9.8%。車險保費自8月份以來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非車險增速階段性承壓。對此,曾廣榮分析認為,從車險業務來看,在車市促銷力度持續增大的推動下,新車銷量實現高速增長,進而支撐車險保費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達208萬輛,同比增長26.0%,環比增長2.4%。展望后市,曾廣榮認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持續加碼或將帶動購車消費需求持續釋放,車險保費有望延續向好態勢。
從人保財險的非車險業務來看,曾廣榮表示,企財險、貨運險延續正增態勢,意健險、農險、責任險的保費增速有所承壓。其中,意健險保費增速承壓是由于項目招標節奏與去年同期不一致,導致政府類業務增速下滑等因素;農險保費增速承壓主要是由于人保財險主動壓降效益不佳的商業性農險;責任險保費增速承壓主要是由于其主動調整業務結構。
一家財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整體來看,今年財險公司在承保端受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小,保費收入增長比較穩健,由于今年車輛出行較多,綜合賠付率以及綜合成本率較2022年可能出現較明顯的上升,上市險企在綜合成本率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對于大多數中小財險公司而言,降本、增效、控費的任務仍然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