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持續擴大農業保險創新加快
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及“保險”,其中包括鼓勵地方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等舉措。在政策加持下,農業保險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農業保險保費達到143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增速超17%,遠高于財險業的平均增速。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特色農險不斷擴大覆蓋面,相關特色產業的投保熱情也被調動起來。此外,保險機構還在加大探索“保險+”模式,“小保單”帶動“大金融”的趨勢進一步加深。
延續高增長態勢
從糧食到蔬菜,從家禽到畜牧,從水果到魚蝦,在田間地頭、湖泊池塘、現代化養殖場,農業保險正加速為農業發展編織更加密實的風險保障網。
金融監管總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財險業整體保費達到15868億元,增速為6.7%。其中,農業保險保費達到1430億元,增速超17%,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增速也遠超財險行業平均增速。
目前,多家頭部財險公司農險多達上千款,覆蓋了農、林、牧、漁上百個農產品品種,構建了成本、產量、收入、價格指數、天氣指數等完善的保險產品體系。從投保端來看,農戶、養殖戶風險保障意識不斷提高,積極參保農業保險,以減少風險事故帶來的損失,保護自身財產權益。不少農戶、養殖戶已經將農業保險列入每年的“必備品”。
關注特色農險
“與數年前相比,近年來農業保險很大的一個突破就是越來越多地與地方特色產業相結合,各地保險公司結合當地資源稟賦,轉移特色產業生產經營風險,開發出越來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廣的特色農險品種。”一家大型財險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認為,鄉村特色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鄉村特色產業投入高、風險大,面臨自然風險、疫病蟲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多重風險,亟需特色農產品農險提供保險保障與風險管理。
隨著相關獎補政策的完善和保險機構等多方面的發力,特色農險越來越走出“定制范兒”。
例如,在亞洲最大的鱷魚生態養殖基地海南省“東方鱷魚小鎮”,養殖面積超過2500畝,年出欄近10萬尾,整個鱷魚產業鏈年創造價值數十億元。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海南分社作為主承保人,聯合人保財險、平安財險等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為海南東方鱷魚養殖戶量身定制,推出了包含鱷魚價格指數保險、鱷魚養殖第三者責任保險等在內的一攬子綜合保險方案。
創新發展模式增多
在特色農險不斷出新的同時,保險機構還在加大探索農險“搭配創新”模式,“保險+期貨”“保險+擔保”“保險+期貨+銀行”“保險+期貨+訂單農業”等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品種覆蓋玉米、白糖、大豆、棉花、蘋果等。
“我們正在加強與銀行機構合作,為養殖戶降低融資門檻、簡化放貸程序、延長貸款期限、強化信用支持,積極推動‘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行動的深入實施。”國元保險相關人士介紹。專家認為,應進一步提升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等金融工具的融合,保險的增信作用可以破除農業企業抵押物不足的痛點,撬動銀行等其他金融資源進一步流向農業。
同時,農業保險領域科技賦能的力度也在加大,在精準定損、快速理賠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專家認為,科技與農業保險深入融合,可提高承保與理賠效率,推進精準承保理賠。新興科技越來越多運用到農業保險中,為賠付率和農作物損失情況的測算、加強自然風險監測提供精準依據。
不少保險公司也在利用科技手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將風險關口前移,不斷加大防災防損投入,為農戶、養殖戶提供災害性天氣預警、病蟲害無人機飛防、遙感災情監測、水情監測等多項農業防災減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