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家”各有特色
近期,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以下簡稱“老三家”)均發布2023年年報,業務穩健增長,發展各有特色。據統計,“老三家”2023年共實現原保費收入1.01萬億元,占財險市場份額的63.2%,比上年增長5.7%,略低于財險市場平均增速6.6%;車險、非車險保費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財險市場正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
高質量發展顯成效
2023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險服務收入4572.03億元、3134.58億元、1771.2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7%、6.5%、11.8%,與2022年對應的8.3%、10.4%、11.6%增速相比略有放緩。
從承保盈利能力看,2023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承保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7.6%、100.7%、97.7%,頭部保險公司中人保財險盈利能力最強。財險業整體綜合成本率100.18%,承保利潤為-22.21億元,上市險企平均盈利能力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車險穩中有增
從保費來看,車險保費發展增速恢復至綜改前水平。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的機動車輛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856.26億元、2138.51億元、1035.1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3%、6.2%、5.6%。其中,平安產險車險增速最快,其車險業務結構占比70.8%,為“老三家”中車險占比最高的公司。
此外,“老三家”車險增速都能跟上市場,整體略好于行業平均增速5.57%。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的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9%、97.7%、97.6%,好于行業車險平均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車險業“馬太效應”明顯。“老三家”車險保費共計6029.91億元,占整個車險市場原保險保費收入8778.86億元的68.7%,比綜改前的市場地位更穩固。
非車險發展思路“同中存異”
2023年,“老三家”非車險業務發展思路同中存異,在服務實體經濟、科技自立自強、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也帶來了非車險業務的發展。
人保財險首席承保超百G高通量衛星、國產大飛機C919等“大國重器”,提供風險保障超3500萬億元。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301.81億元,比上年增長7.4%,非車險綜合成本率98.6%,實現承保盈利。
平安產險非車險保費服務收入1039.2億元,為全國1500多個重點工程提供超3.9萬億元風險保障。平安產險企財險、責任險、健康險比上年分別增長14.8%、6.6%、36.7%,非車險業務發展勢頭良好。
太平財險2023年非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84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承保綜合成本率97.7%,與上年持平。主要險種中,責任險、農業險、健康險、企財險等業務保持較快增長趨勢,比上年分別增長31.4%、28.8%、18.6%、7.5%,非車險業務發展強勁。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老三家”健康險業務既保持較快發展,也實現承保盈利,為服務“健康中國”交出了滿意答卷。
科技賦能快速成長
科技賦能支持保險主業發展效能明顯。2023年,人保財險斬獲280項專利,移動銷售平臺“人保e通”實現保費收入1428億元,“中國人保”APP累計安裝用戶超3800萬,服務客戶超1億人次,推動車生活、家生活、健康管理等品類客戶服務線上化,家用車客戶綁定率96%。
中國平安加強保險生態圈建設和保險主業發展。平安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2023年,該公司申請專利5456項,累計專利51533項,在醫療健康領域專利申請數排全球第一。“平安好車主”APP注冊用戶突破2億,累計綁定車輛突破1.36億,實現智能引導客戶自助續保3003億元,增長13%,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108.2億元,增長16%。
太保產險增加科技投入,依托客戶大數據基礎,提升客群差異化經營和服務能力;基于客群畫像,創新針對中老年非標客群、車險客群的“家安芯2.0”“太健康”等產品;豐富互聯網“藍醫保”產品矩陣,以年輕客群為主的線上客戶數實現快速增長;理賠服務線上場景覆蓋率100%,受理一次性完成率提升10%。
(作者邱劍,系中華保險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