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政策包”
今年以來,圍繞養老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金融+養老”進入發展快車道。3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河南監管局出臺《河南銀行業保險業加快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成為全國首個公開發布養老金融方案的省份。4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關于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出臺二十一條措施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另外,金融監管總局廣西監管局、寧波監管局等多地監管部門也就養老金融發展推出一攬子落實舉措,從實從細推動保險業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錨定任務
多地設立養老金融長短期目標
河南是人口大省,多個地市已步入深度老齡化。河南監管局在《行動方案》中對該省發展養老金融從5個方面提出了29項具體舉措。
具體發展目標上,該省擬按照兩步走戰略,爭取3至5年的時間,全面建成多層次、廣覆蓋、寬領域、可持續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到2026年年末,各類養老金融產品、養老金融服務、養老產業金融體系基本完善,發展模式逐步成熟,業務規模逐年提升;到2028年年末,“養老金融+康養服務”全鏈條閉環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一批創新試點、業務模式在全國形成品牌效應,養老金融成為提升居民養老保障水平的重要力量、群眾養老生活和養老消費的金融管家、促進銀發經濟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效引擎。
福建監管局在《指導意見》中確定助推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強化養老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完善“老年友好型”金融消費環境三大工作重點,明確“以人為本、問題導向;統籌規劃、多元推動;因地制宜、改革創新;加強引導、防控風險”四大工作原則,制定短期目標與長期規劃,對該省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遠景要求。
具體來說,短期要達到工作開展有規劃、工作運行有機制、工作監測成體系、工作短板有突破、發展環境有改善。長期目標包括養老金融工作機制較為完善,養老金融三大板塊的服務能力顯著提高,金融與養老事業、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更加穩固,養老金融監管信息化、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養老金融工作的滿意度大幅上升。
寧波監管局也正積極推動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3月7日,寧波監管局聯合寧波市民政局、寧波市財政局在全國率先出臺養老服務機構擔保貸業務實施方案,通過引入融資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推動銀行機構精準對接,豐富產品,更好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督促銀行全部完成走訪對接。按照基本開戶行優先原則,該局將首批轄內養老機構名單通過線上渠道“一對一”推送給銀行機構,并指導銀行定制“養老保”金融服務方案,發揮融資擔保增信分險作用,解決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缺抵押的難題。
發展養老保障“三支柱”
持續優化產品供給
作為發展養老金融的一項重要舉措,個人養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份正式啟動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將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那么,如何進一步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大力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
對此,福建監管局在《指導意見》中提出,個人養老金開戶銀行要豐富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結合銷售適當性管理要求開展消費者“畫像”,根據參與者風險偏好和所處生命周期提供差異化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并嚴格執行“報行合一”規定,合理降低代理手續費率。鼓勵試點銀行和保險公司圍繞個人養老金售前、售中、售后環節優化機制,賦予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特殊標識或設計個人養老金賬戶入金猶豫期,為參與人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加強對默認投資產品組合制度的研究,盤活已繳存未投資的“沉淀”資金,激發參與人繼續繳費意愿。
河南監管局在《行動方案》中提出,要在養老金融產品上做文章、下功夫。河南省將加快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發展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支持養老理財養老存款等產品創新、發展老年人專屬金融產品,服務養老保障三大支柱建設,不僅要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養老金融需求,還要協助廣大中青年群體在未老階段,通過養老金融及早做好備老儲備。
根據河南監管局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保險業已累計為群眾健康和養老積累責任準備金1.03萬億元,首次站上萬億元平臺。發揮金融機構長期投資優勢,積極參與河南省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二支柱發展,服務河南職工350余萬人,對基金保值增值的貢獻度持續提升。此外,各類普惠型健康險“百花齊放”,鄭州等多個地市啟動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累計承保人群已突破300萬人次,其中一半以上為60歲以上老人,險種賠付率達80%左右;另外,在健全老年人意外風險保障體系方面,2023年,當地保險業累計為489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00億元。
發揮保險資金優勢
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穩定性高的特點,與養老產業天然適配。多地都提到,推動保險業為養老服務體系壯大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例如,福建監管局提出,要持續推進“險資入閩”工作,引導保險資金通過自建養老社區、租賃物業、委托管理、股權投資等方式加大對福建省醫療、健康、照料護理、機構養老等養老相關領域的投資。同時,積極溝通協調地方政府在保險資金支持的養老服務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用人、稅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河南監管局提出,在養老產業金融上,將統籌用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商業貸款、保險資金等工具,加大對銀發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的支持力度,打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助力培育適老設備、智慧養老等各類新產業、新業態,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更有品質的養老生活。
廣西監管局則表示,大力推動銀行保險機構以多種形式參與醫養服務產業建設,助力“銀發經濟”發展。依托保險業與醫養服務業的天然聯系,該局重點協助政府引入泰康之家“桂園”、前海人壽“幸福之家”、合眾人壽“合眾優年”等4個醫養結合養老社區項目入駐南寧,目前已投入運營,為社會提供床位4210張,保險資金投資合計73億余元,有效實現“醫養+保險”產業融合發展。與此同時,該局指導保險機構采取“保險+服務”模式,與政府、社區和房地產開發商合作,對老年人居所進行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照看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