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持續豐富產品供給中國人壽等9家險企受表揚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的《關于2023年度人身保險產品情況的通報》顯示,2023年,人身保險行業圍繞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普惠保險等領域,積極開發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保障需求的人身保險產品,供給不斷豐富,種類日益齊全,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持續發揮。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獲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2023年度人身保險產品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顯示,9家險企因持續豐富保險產品供給被“表揚”,15家險企因保險產品設計不符合“報行合一”的基本原則、產品管理不到位、精算假設不審慎等問題被點名“批評”。
《通報》提到,2023年,人身保險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普惠保險等領域,積極開發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保障需求的人身保險產品,供給不斷豐富,種類日益齊全,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持續發揮。同時,人身保險監管科技水平持續提升,產品智能檢核系統逐步優化,監管效率進一步提高。
9家險企持續豐富產品供給
《通報》顯示,因持續豐富產品供給,泰康人壽、太平洋人壽、人保健康、中國人壽、農銀人壽、平安人壽、中郵人壽、新華人壽、人保壽險等9家險企被點名“表揚”。在豐富產品供給方面,這9家險企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在豐富養老、健康保險供給方面,泰康人壽積極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體系。太平洋人壽推出重疾一體化風險解決方案。人保健康開發新款長期護理保險。
在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建設方面,中國人壽開發“鄉村振興”系列產品,農銀人壽開發“三農”專屬產品,人保健康創新產品責任和保障方案設計,開發專屬護理保險產品。
在加大普惠保險發展力度方面,中國人壽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開發投保便捷、價格實惠的“新業態”系列產品。平安人壽針對新市民提供“醫療費用支付+就醫服務”一體化的醫療保險產品。中郵人壽針對老年人、兒童和高血壓患者等慢性病人群開發15款普惠保險產品,優化投保理賠流程。
在滿足老幼等特殊人群保險保障需求方面,中國人壽針對中老年人群開發防癌疾病保險,同時開發了少兒醫療保險組合產品。新華人壽開發少兒產品組合。人保壽險面向心智障礙家庭患者開發專屬產品。
15家險企產品存在四方面問題
《通報》顯示,在產品主要問題方面,有15家險企因產品設計不符合“報行合一”的基本原則、產品管理不到位、精算假設不審慎、對產品智能檢核系統相關工作要求重視不夠等四方面問題被點名“批評”。
具體來看,在產品設計方面,《通報》表示,部分產品設計不符合“報行合一”的基本原則。在全行業共同規范產品“報行合一”,明確產品的附加費用率即為可用的總費用率上限,產品定價費用假設與利潤測試費用以及其他相關假設應保持內在邏輯一致性的要求下,個別公司產品設計違背精算原理,存在明顯問題。
在產品管理上,《通報》指出,部分產品管理不到位,一些低級錯誤屢查屢犯。部分公司報備的產品違反“負面清單”及歷次產品通報中已列明的問題,反映出公司合規經營意識欠缺,產品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精算假設上,《通報》表示,精算假設不審慎,部分公司管理專業性有待提升。部分公司對精算技術的科學應用重視不夠,對精算人員履職獨立性保障不足,產品精算假設不科學不合理。
在產品智能檢核系統上,《通報》表示,部分公司對產品智能檢核系統相關工作要求重視不夠。部分公司未按照產品智能檢核系統要求規范報備產品并準確填寫系統相關信息。另外,有些公司停售產品未及時在系統中變更報送。
提出四項提升產品供給質量要求
《通報》還就人身保險公司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提出四項要求,包括落實產品管理主體責任、提升精算管理水平、規范產品開發設計行為、抓好通報問題整改落實工作。
專家認為,《通報》明確保險公司管理、人身保險產品設計、未來的工作要求等標準,對險企經營有指導作用,有助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報》對行業有三大積極意義。一是獎懲分明,給人身保險產品樹立了好壞兩種標桿,有指導作用。二是明確指出存在問題,告訴保險公司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有指引作用。三是明確提出未來的工作要求。保險公司應強化保險產品開發、報送工作的管理,確定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嚴格落實公司內部的獎罰機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從嚴監管產品,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產品智能檢核系統的功能作用,加大產品核查力度,規范產品報備工作,全面推進“報行合一”,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