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集體反思為持有人挽回損失是當務之急
證券時報記者吳琦
基金四季報正陸續出爐。截至1月21日,已有半數公募基金產品披露2023年基金四季報。整體來看,去年四季度市場震蕩調整,主要指數息數下跌,市場風險偏好再度走弱。
面對極端市場,基金經理在四季報中反思與致歉,并表示為持有人挽回損失是當務之急,力爭投資方法更加兼容和適應,也相信市場修復是遲早的事情。與此同時,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當下正是逆向投資、播種的好時機,通過調倉換股蓄勢待發。
基金經理為凈值回撤道歉
公募基金2023年整體賺錢效應不佳,不少躲過2022年大幅回撤的基金經理也紛紛折戟。面對連續下跌多年的市場,不少基金經理默不作聲,不過還是有不少基金經理誠心向持有人表示歉意。
建信基金基金經理周智碩管理的基金在2022年屢屢刷新凈值歷史新高,在2023年則遭遇艱難時刻,管理產品業績不斷走低。
周智碩在四季報中反思:“回頭來看,既有看錯的錯誤,也有看對但是應對失當的錯誤,既辜負了持有人的信任,也給持有人帶來了損失,作為基金經理,誠懇地對持有人表示歉意。立足當下,如何能給持有人挽回損失,或者盡可能避免持有人的損失加大,是當務之急?!?/p>
扛過了2022年的市場大跌,新華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趙強2023年的業績卻在全市場排名墊底。他在四季報中坦言,2023年業績較差,排名落后,整體不理想,對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深感歉意。值得反省的是,當優秀公司變差或者非常貴的時候,也要適當舍棄,不能有留戀和僥幸的心態,也不能過于執著。后面將逐漸改進策略,增加對邊際回報率變化的重視,以及對估值安全邊際的理解。
肖覓管理的嘉實物流產業基金在2022年取得正收益,卻在2023年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墊底,他在四季報中表示,“2023年在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判斷、房地產政策和需求的互動兩個方面,判斷上都有明顯失分的地方,持倉的主要上市公司都經歷了顯著的估值收縮,組合表現不佳,創出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在此向各位持有人表示抱歉。未來盡可能去改善不利情況下的回撤,在實踐中讓低波動權益投資框架實現應有的效果?!?/p>
華寶基金基金經理毛文博也表示,雖然做出了努力,但整個四季度以來,組合還是出現了比較大的下跌。對此心情很沉重,也感到很抱歉。毛文博同時表示,仍堅信目前和歷史上歷次底部區域一樣,是長期風險收益比很好的持有時點。無論是2008年底、2013年底、還是2018年底,那些曾經感覺似乎看不到希望的市場,回頭看都往往是長期賺錢的時點。因為股票市場正是一個反映人性的場所,而人的貪婪與恐懼,決定了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反思投資框架有效性
面對極端市場,遵循怎樣的投資框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是當下眾多基金經理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即便是投資市場上身經百戰的老將,也對自己打磨多年的投資框架產生懷疑。
招商基金基金經理朱紅裕在四季報中表示,四季度超預期的市場波動,讓自己進一步思考自己的投資框架在更廣的時間樣本區間中的有效性,也給自己進一步優化投資的方法與框架增添了可能性。目前仍基本延續組合結構,同時緊密跟蹤國內政策與海外經濟的情況,持續優化組合。
“回顧過去幾年,投資者在買入高資本回報的優質企業時,大多需要付出一定的估值溢價?!币追竭_基金基金經理張坤直言,但目前的狀況是,國內優質企業的估值溢價已收斂到很低水平,甚至對一些公司來說已經完全消失,投資者從過去相信優質企業中長期高確定性的增長到幾乎不再相信,甚至對一些公司的定價反映出“價值陷阱”的預期。張坤認為,長期很多因素值得仔細考量,但此時投資優質企業已經不再需要“企盼偉大的結果”,只是“相信普通的結果”即可。
基金最近半年業績表現不佳,平安基金基金經理神愛前表示,認真總結反思自己投資體系,以后在尋求需求端快速增長的成長行業同時,也從供給端出發,尋找一些供給端收縮優化較好的傳統行業,力爭投資方法更加兼容和適應。
A股的生態是豐富多彩的,有很多方法論和投資范式都可以在不同階段有閃亮的表現,2023年高股息、強主題、快速輪動,組合長久期成長型持倉在階段性景氣度和籌碼結構的壓制下產生較大回撤。交銀施羅德基金基金經理劉鵬表示,將持續豐富和完善投資框架并做出一些修正。不過,他認為,從中長期看,資本市場投資的實質還是業績及業績的預期,理論和歷史都證明此框架不會因為所處環境和所在市場產生變化。如果持倉公司在不斷變強,且定價合理或低估的情況下,修復是遲早的事情。
去沙揀金大幅加倉
2023年四季度,上證指數下跌4.36%,延續了三季度的弱勢表現,成為當年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市場情緒極度悲觀。不少基金經理認為,彼時正是逆向投資、播種的好時機,紛紛提升股票倉位。
在基金經理提升倉位的背后,則是已有較多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取得可喜增長。此外,一些產業的成長來到相對理想階段,基金經理愿意為“從1到N”的成長產業付出更多溢價。
楊康管理的易方達瑞錦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將股票倉位從10%左右提升至46.5%,這是該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來歷史最高值。楊康表示,基金股票倉位因滬深300指數PB(平均市凈率)已經到達招募說明書約定的策略閾值而顯著提升。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基金招募說明書約定上月末滬深300指數在過去10年的PB從小到大進行排序,排位在該數列的5%以下,當月基金的股票倉位將不低于45%。
除了因A股估值較低導致的基金被動加倉外,還有不少基金經理選擇主動出擊,調升基金倉位。
王帥管理的大成互聯網思維基金在保持了連續兩個季度60%左右低倉位后,去年四季度將股票倉位提升至80%。大成互聯網思維基金去年實現20.62%優異成績,主要得益于基金經理在2023年二季度將股票倉位從92%降至60%左右,在互聯網板塊的回調中保住了勝利果實。在基金四季報中,王帥表示,華為產品包括消費電子、汽車等強勢回歸,科技產業迎來了國產力量推動的積極變化?;趪a科技力量再啟動的背景,他從2023年9月開始延續到2023年四季度持續對智能駕駛、消費電子領域(特別是國產OLED產業鏈)以及國產算力進行了持續加倉。
周思捷管理的國投瑞銀美麗中國基金股票倉位由2023年三季度末的70.27%提升至91.51%,提升了超20個百分點。周思捷分析,如果暫時擺脫市場的擾動,回到實體經濟經營本身,可以看到已有較多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增長,有的甚至達到了景氣度歷史高位水平,這表明優秀公司的基本面底部正在逐漸抬升??紤]到這些優秀公司未來幾年仍有較多擴張機會,他們的業績會相對整個宏觀經濟率先復蘇。當下的市場估值泥沙俱下,反而給了投資者去沙揀金的最好機會。
交銀施羅德基金基金經理楊浩也認為,目前,市場估值已處于很低的位置,同時,資產價格的調整也會促進新陳代謝,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在孕育之中,是可以選股做阿爾法投資的,所以組合保持較高的倉位。
瞄準低估值高股息板塊
去年四季度,A股市場呈現主題投資特征,防御屬性較強的高股息等資產相對占優,如在一級行業中,股息率較高的煤炭行業漲幅居首,成長類資產波動加劇。
睿遠基金基金經理趙楓認為,在經濟增長趨緩的大環境下,高增長將會變得稀缺。在接近的預期回報率下,相對于二鳥在林的成長股,一鳥在手的價值股似乎更有吸引力。
寶盈基金楊思亮認為,資本市場對于全球通貨膨脹邊際改善的高度關注,折射出市場對于低利率時代的無限懷念,全球經濟或將經歷先入其谷再登其峰的劇烈波動過程;基于對全球經濟加息末期潛在風險的防御思路,他增持公用事業等防御類資產。
憑借配置防御性資產取得不錯業績的萬家基金基金經理束金偉在2023年四季度整體上堅持了“先防守、再進攻”的思路。在行業配置上,束金偉布局了兩到三成的防御性資產,包括大盤權重藍籌、高股息率資產和國際定價的有色資源股。
曾在2022年包攬主動權益基金冠亞軍的萬家基金基金經理黃海繼續擁抱高股息低負債“硬資產”,展望2024年上半年,他認為,市場在尋底筑底之后必然迎來轉折之機,持續加大的財政、貨幣政策必然實現穩經濟的作用。當下市場預期雖然低迷,黃海認為,應該看到的是風險因素不斷得到釋放,優秀龍頭公司的估值優勢越發凸顯,將積極把握市場超跌的投資機會,立足于絕對收益理念,優化組合結構,實現凈值的穩健增長。
安信價值發現定開LOF基金基金經理陳一峰和張明在四季報中表示,眼下很可能是未來3年股票投資很好的時點。無論是滬深300指數還是中證紅利指數的估值都已經處于歷史低位。自下而上來看,無論A股還是港股,多個行業均有十分優秀的公司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展望未來,這些公司的競爭優勢依然顯著、市場份額有機會持續提升,這一部分企業的投資價值值得把握,繼續看好低估值高股息板塊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