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近兩年新低!基金發行有點冷,注意:轉暖信號已現!
2月基金新發市場遇冷。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2月份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共60只,合計發行份額為360.97億份,創2022年3月以來新低。其中,債券基金仍是發行“主力軍”,占比約七成。
權益基金方面,雖然發行規模占比較低,但隨著市場回暖,多只基金選擇提前結募。據悉,近期備受關注的首批10只中證A50ETF已全部募集結束,其中摩根中證A50ETF、平安中證A50ETF、大成中證A50ETF均在2月底宣布提前結募,渠道信息顯示,這3只基金募集規模均超20億元。
基金2月新發規模創近兩年新低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2月份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共60只,合計發行份額為360.97億元,創2022年3月以來新低。其中,股票型基金發行份額僅為39.35億份,同樣創近兩年新低。
春節長假的影響,是基金發行遇冷的其中一個因素。此外,春節前權益市場震動加劇,一定程度影響了權益基金的募集,不少基金公司選擇成立發起式基金,2月共有14只發起式基金成立。
其中,2月27日成立的國壽安保高端裝備,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10000026元,認購總戶數為5戶,其中的1000萬元來自于基金公司自購,另外26元是該基金公司從業人員進行認購的。
此外,2月有一只REIT成立。2月8日,華夏基金發布華夏華潤商業資產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華夏華潤商業REIT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69.02億元,募集份額合計10億份。據悉,華夏華潤商業REIT是首批4只消費基礎設施REITs中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底層資產為青島萬象城。華夏華潤商業資產REIT招募說明書顯示,青島萬象城超80億元的估值,占到首批4單消費基礎設施REITs資產估值(約142億元)的近六成。
債券基金發行火熱
從2月的基金發行市場來看,債券型基金仍是“主力軍”。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截至2月29日,新發債基的發行份額為250.74億份,占總發行規模的69.46%。
具體來看,浦銀安盛普安利率債的發行份額達79.90億份,是2月發行份額最高的基金,萬家穩航90天持有、華夏鼎昭利率債的發行份額分別為47.36億份、32.90億份,居于2月發行份額的第二、三位。
關于今年以來債基發行火熱的原因,中歐基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機構配置需求強勁,保險機構在保費開門紅效應下有較強的配置需求;二是業績表現優異,年初以來利率超預期大幅下行、信用利差壓縮,不少債基凈值曲線表現突出;三是投資者風險偏好趨于穩健,受權益市場持續調整的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降低,低波動、業績穩健的債基受到更多投資者青睞。
不過,在流動性變化與股債“蹺蹺板”等因素影響下,后續債券市場的擾動因素正在累積。金鷹基金認為,股債相對價值正在發生變化,權益資產的相對性價比提升。市場對于經濟和政策的預期較低,后續存在政策和數據超預期的可能。
轉暖信號出現
盡管權益基金新發占比不高,但隨著2月權益市場的回暖,一些資金開始加速進場,有不少權益基金在2月提前結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備受關注的首批10只中證A50ETF已全部募集結束,其中摩根中證A50ETF、平安中證A50ETF、大成中證A50ETF均在2月底宣布提前結募。根據目前的渠道信息,上述三只基金募集規模均超20億元。
2月2日,首批由十家公募基金上報的中證A50ETF全部獲得證監會批準設立,包括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大成基金、平安基金、銀華基金、華寶基金、嘉實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摩根資產管理。據悉,中證A50ETF跟蹤指數為中證A50指數,該指數于2024年1月2日由中證指數公司發布,從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市值最大的5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3月1日,首批10只中證A50ETF全部結束募集,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首批10只中證A50ETF合計募集規模超170億元,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業內人士分析,中證A50ETF產品的推出,將有利于引導資金進一步投向A股核心資產,發揮資產配置功能,便利投資者一鍵配置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優質龍頭企業,共享龍頭上市公司發展成果,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此外,公告顯示,南方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聯接、中信保誠景氣優選混合、信澳星煜智選混合、東方紅智享三年持有混合、南方譽民穩健一年持有混合、財通鼎欣量化選股18個月定開、平安價值遠見混合以及方正富邦致盛混合等權益基金也于2月提前結募。
展望后市,廣發基金表示,市場配置性價比凸顯,投資機會逐步增加。近期,市場主要指數有所修復,雖然仍存在反復震蕩的可能,但從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無論是歷史縱向對比還是全球橫向對比,均處于相對低估值的區域,具有較好的配置性價比。隨著市場情緒回暖,投資機會逐步增加,可以關注受益于經濟復蘇驅動因素的板塊。
國壽安保基金認為,權益市場觸底后持續反彈,短期指數修復主要受流動性改善和政策預期主導,而更長維度的反彈仍需等待國內經濟周期見底、市場信心增強、海外政策壓制緩解,核心即中美負利差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