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發布《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境內ETF總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吳少龍
1月18日,深交所發布《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據《白皮書》,2023年全球ETF市場進一步蓬勃發展,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境內ETF共有897只,總規模達2.05萬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其中,非貨幣ETF產品數量為870只,合計資產規模為1.84萬億元,較2022年末產品數量增加134只,同比增長18.20%;資產規模增加4971億元,同比增長36.89%。
分類型來看,境內ETF(除貨幣基金)規模仍以股票型為主,占比達81.1%。QDII型占比達12.9%,為第二大類。債券型、商品型ETF分別占4.3%、1.7%。各類型ETF占比基本與2022年底保持一致。
2023年,新發市場仍然活躍,共成立非貨幣ETF基金157只,合計成立規模1040億元。新發產品的規模貢獻比例大幅下降至15.1%。寬基ETF新發市場活躍,全年共發行48只,募集規模385億元,占全年募集總規模的38.05%,主要集中于深證50、創業板200、科創板100、中證2000等新一代寬基產品。
2023年,存量ETF規模增長4213億元,寬基ETF和行業主題ETF貢獻主要存量規模增量。其中,寬基ETF規模增加2265億元,占存量ETF新增規模的53.75%;行業主題ETF規模增加891億元,占存量ETF新增規模的21.14%。2023年,有10只產品全年規模增量超過百億元,規模效應更加突出。以滬深300、科創板50、上證50、創業板指數等為代表的寬基ETF增長靠前。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境內ETF市場清盤數量明顯增長,部分同質化且規模較小的產品因失去競爭力而清盤,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逐漸形成。2023年,共有23只ETF清盤,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等,其中行業主題類產品共10只。
2023年,在震蕩下行的市場環境中,寬基ETF規模增長顯著。截至2023年底,寬基ETF數量為214只,總規模為8516億元,同比增加2681億元,同比增長45.94%。從規模變化情況來看,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規模同比增加1208億元;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規模同比減少108億元,成為規模減少最多的寬基指數。與此同時,寬基ETF的產品體系也走向多層次的新發展階段,產品布局日益完善。
分市場來看,《白皮書》介紹,2023年,深交所持續創新指數編制方法,完善配套機制,培育市場生態,不斷增強指數投資吸引力和影響力。深交所和指數公司共同推出了創業板系列、中證市場龍頭50和行業精選系列等指數,在表征功能的基礎上更強調指數的投資價值,跟蹤上述指數的ETF產品持續推出并受到市場歡迎。
展望未來,《白皮書》認為,隨著市場有效性進一步提升、指數和產品設計向精細化發展、長期機構資金深度參與、ETF推廣與投顧業務加深融合,ETF的配置價值將不斷凸顯,更好地發揮工具屬性,助力建設普惠金融。深交所也將在持續豐富產品供給、研究優化ETF基礎制度、加強市場推廣等方面不斷發力,推進ETF市場高質量發展,推進投資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