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偵破一起“數字藏品”集資詐騙案,涉案金額四千余萬元
普通畫作拍照變身“數字藏品”、平臺交易每次固定漲幅、年化收益高達200%以上……店家宣傳的高額利潤吸引了不少居民投資,然而一旦投入真金白銀,最終換回的卻只有賬戶里無法兌現的畫作照片和抵用券。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警方歷經大量梳理分析和甄別調查工作,最終成功鎖定并打掉一個以投資“數字藏品”為幌子涉嫌集資詐騙的組織,抓獲林某等犯罪嫌疑人11名,查實涉案金額4000余萬元。
投資“數字藏品”年化收益可達兩倍?
2023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接到市民王先生報案,稱自己在一家名為“聚藝齊”的交易平臺投資“數字藏品”,半年時間里陸續投入40余萬元,賬面價值已超過80萬元卻無法兌現,懷疑被騙。
王先生告訴民警,這個平臺是朋友推薦的,平臺承諾交易的每一幅“數字藏品”畫作每天都有3%的固定漲幅,除去2.4%需作為手續費支付給平臺,剩余的0.6%就是獲利,相當于投資10000元,次日即可收回10060元,年化利率高達216%。于是,王先生便通過朋友介紹的“團隊長”在平臺上注冊成為會員,當天就以5000元的價格拍下了一幅《猛虎下山》,次日便成功以5150元的價格拋售,除去手續費獲利30元。
雖然金額不大,但收益率可觀,王先生遂逐步加大投入、頻繁交易以期擴大收益,半年時間陸續投入40余萬元,累計“盈利”近40萬元。然而,就在王先生想取出本金和盈利之時,才發現按照平臺規則,每賣出一幅“藏品”必須立即買入同等價位的另一幅,投資和收益根本無法兌現。
投入的真金白銀、獲得的高額收益,換來的卻是賬戶中無法兌現的大量所謂“數字藏品”畫作照片和強制使用的平臺抵用券,意識到被騙的王先生最終選擇了向警方求助。
“數字藏品”幌子下的新型集資詐騙
“數字藏品”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目前在國內僅限于個人收藏、欣賞和展示,不可轉讓或者售賣。該平臺以“數字藏品”為投資標的進行買賣交易,本身就是一個騙局。虹口分局在經偵總隊的指導下,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民警調查發現,該平臺的交易標的名為“數字藏品”,其實只是一幅幅“畫作”的照片,也并未生成唯一序列號。平臺號稱拍賣,但無論畫作題材、作者一律固定3%漲幅,顯然不符合拍賣規律。王先生也向警方坦言,他之所以會投資并每天交易,只是看中了平臺標榜的固定漲幅和收益,至于交易的所謂“數字藏品”是真是假、有無價值并不關心。
綜合調查顯示,這家名為“聚藝齊”的平臺未取得相關資質,以承諾固定收益的形式公開宣傳,吸收不特定社會公眾投入資金,實際上就是打著投資“數字藏品”幌子、以固定漲幅為誘餌騙取錢財的一種新型集資詐騙。
經過深入偵查,專案組很快鎖定了以犯罪嫌疑人林某為首的4名核心成員和另7名“團隊長”,并于2023年9月起至今年1月陸續在本市及外省市多地開展抓捕行動,將該涉嫌集資詐騙組織一網打盡。
偷換概念層層設套只為騙取錢財
到案后,林某等人如實供述了自己的作案經過。以林某為首的4名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平臺的日常運維、采購畫作以及客服等工作。平臺上的畫作大部分是林某以200至300元不等的價格從美術學校老師、學生手中購入,由涉案成員翻拍成照片后即變身“數字藏品”,以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底價掛上平臺拍賣。
“團隊長”則通過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口口相傳的形式,不斷吸引新用戶登錄平臺、參與拍賣。為了營造“藏品”供不應求的假象,涉案成員自行注冊了許多小號參與拍賣,每天10時開拍就“搶畫”,確保每幅畫每天都易手,以此加深客戶對每日3%固定漲幅的信任,誘使用戶加大投資。平臺后臺數據顯示,有時一幅畫會在內部倒手交易好幾輪,直至有新用戶接盤。
此外,涉案成員還在客戶中設置了VIP門檻,只要向“團隊長”購買一定金額的“50元平臺抵用券”,就可以成為VIP享受每天提前拍畫、增加持有畫作額度等特殊待遇。王先生告訴民警,“抵用券”可以從“團隊長”手中等值購買,也會在“拆畫”過程中大量獲得。而所謂“拆畫”,就是當一幅畫在平臺中升值到30000元上限后,平臺就會以各種理由從用戶手中強制回收,置換給用戶1至2幅新畫,差價就用“抵用券”補足。這看似公平的回收,其實是將用戶的收益逐步置換成“平臺抵用券”。
由于用戶之間交易的錢款并不進入平臺,為了防止用戶將手中畫作兌現出局,涉案組織還強制要求每位用戶賣出一幅畫后必須立即買進一幅同價位的畫,且手續費支付必須使用抵用券。最終用戶賬戶中就會出現囤積數十幅畫和成百上千張“50元平臺抵用券”的情況。一旦有客戶要求兌現,涉案人員則將廉價的畫作寄出,而抵用券則無法兌現。
由此可見,涉案組織不僅通過收取手續費、售賣“抵用券”非法獲利,而且每幅畫首拍價格與成本之間的差價也是其非法所得主要來源。據統計,該涉案組織收取的手續費累計高達1700萬元。
目前,林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集資詐騙罪已被虹口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新京報記者俞金旻郭懿萌編輯劉倩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