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討厭香菜日到了:不愛吃竟是“天注定”、跟基因有關
時間:
小采
理財
2月24日消息,每年的今天是“世界討厭香菜日”,愛吃香菜的可能無法理解,為何這么好吃的食物會有如此多人討厭呢?
據悉,香菜,又名芫荽(yansui),原產地在地中海,后經路上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歷史也很有悠久。
對于不愛吃香菜的人而言,聞到香菜后,會感覺有一種令人作嘔的“肥皂味”、“臭蟲味”,屬實難以接受。
這種感覺其實并沒錯,畢竟連香菜的英文名稱coriander,都有可能來源于希臘語中的臭蟲一詞,但對于喜歡吃的人眼,則不存在這樣的味道,這是為何?
香菜的“香氣”成分由各種醛類組成,主要是甘露糖醇、正癸醇、壬醇和芳樟醇等多種揮發油物質。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家基因檢測公司對50000名志愿者進行了調查,統計他們是否喜歡香菜的味道或是否覺得香菜會有怪味,并從遺傳學的角度解釋了有人不喜歡吃香菜的原因。
據了解,我們感受食物的味道和氣味主要是依靠味覺和嗅覺基因家族的受體,味覺基因家族的TAS1R和TAS2R味覺受體可以感受到甜味、鮮味和苦味;而嗅覺受體基因家族包含人類基因組中約400個功能基因。
將討厭香菜的人的DNA與喜愛香菜的人的DNA進行比較后,他們發現討厭香菜的人11號染色體上的一組嗅覺受體基因中發現了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PN)變異。
那些吃了香菜覺得有肥皂味的人都攜帶一種名為“OR6A2”的特殊基因,這類基因參與人體的嗅覺味覺功能,并且對醛分子特別敏感,這種化學物質具有香菜的氣味,即所謂肥皂味或臭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