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2023年理賠服務報告透視:風險保障水平有顯著提升
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日,包括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等在內的超過23家險企發布了2023年理賠服務報告。大部分險企理賠總金額和總件數均較2022年同期有明顯提升,體現出保險公司風險保障服務水平的持續增高。
從賠付支出情況來看,重疾險賠付占比較大,其中,惡性腫瘤是重疾險賠付的主要原因。不過,目前重疾險的保障缺口依然較大,保險公司呼吁消費者提高保障額度。從與此同時,理賠速度再次升級,多家險企理賠服務報告顯示,處理理賠案件時效已經以秒級為單位。理賠服務升級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提高理賠效率是科技賦能保險的突出表現。
賠付金額和數量雙增長
從理賠金額來看,2023年,多家險企賠付金額超過百億元。其中,平安人壽理賠金額最多,全年賠付超過1600億元;中國人壽財險賠付669.3億元,同比增長17.37%;中國人壽壽險理賠金額為599億元,同比增長16.3%;平安人壽的理賠金額達到442億元;平安養老險理賠金額為191億元。
此外,理賠金額超過10億元的公司還有瑞眾保險、泰康在線、富德生命人壽、中匯人壽、百年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中郵保險等,理賠數額分別為58.13億元、50余億元、40.1億元、23.02億元、21.86億元、13.93億元以及13.62億元。
從理賠件數上來看,2023年也較2022年有顯著提升。例如,人保財險2023年全年累計處理案件超過1.3億筆,理賠案件總量同比增長超40%;中國人壽壽險賠付件數2213萬件,同比增長15.5%;太平人壽理賠件數達到87.4萬件。中小險企方面,前海人壽理賠件數達11.49萬件,同比增長42.17%;昆侖健康理賠件數達18.75萬件,同比增長42.8%。
從日均賠付情況來看,平安人壽的日均賠付金額也超過1.2億元,件數超1.3萬件;泰康在線日均賠付金額超1400萬元,結案件數超40萬件。
從獲賠率來看,已披露理賠服務報告的險企獲賠率均保持在98%以上的較高水平。比如,瑞眾保險的獲賠率為99.78%;中國人壽壽險、海港人壽均為99.7%。
財險公司積極應對自然災害
在保險理賠金額和件數普增的情況下,賠付“大頭”在哪些領域?從各險企披露的理賠服務報告來看,財險公司在自然災害賠付方面開辟綠色通道,應賠盡賠、快速理賠,有效發揮出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壽險方面,醫療險的賠付件數相對較高,而重疾險的賠付金額占比較高。
具體來看,2023年,人保財險全年累計啟動大災理賠應急預案42次,應對包括“杜蘇芮”等多個臺風災害、京津冀暴雨、甘肅地震、西北局地旱災、雨雪冰凍天氣、山西呂梁煤礦火災、阿拉善礦難、寧夏燃氣爆炸等多起災害和事故。其重大災害事故累計賠付金額超過160億元。其中,“杜蘇芮”臺風期間,人保財險制定“快賠預賠30條”全險種案件賠付比例99%,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啟動快速預賠通道,損失金額10萬元以下案件查勘后24小時內完成預賠;河南“爛場雨”,10天內完成1萬多筆災害查勘和賠付,服務受災農戶近75萬戶次。
平安產險在2023年為各種災情共計提供了24.39余萬次理賠服務,重災響應54起,大災響應24.4余萬件,賠付金額超過28.9億元。另外,還有超過4600名平安產險的理賠人員奔赴災區一線進行馳援,開展車輛救援超過9.8萬臺次;華農保險2023年重大災害報案受理件數達到468件,賠付金額超過1500萬元,重大災害案件當年結案率達到100%。
針對2023年我國經歷的災害事故,多家財險公司開通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通道,全面簡化單證和流程,推出車險免現場查勘、免氣象證明、免費事故救援和快速救援、快速定損、快速維修、快速賠付等服務,農房、農險和企財工程等服務,并開通綠色理賠通道,進田間送賠款、快賠預賠,助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等,24小時不間歇接聽受災報案電話,為我國大災風險提供保險保障。
壽險方面,整體呈現醫療賠付件數更高、重疾賠付金額更多的態勢。如平安人壽醫療賠付件數達到458.1萬件,占比92%。同時,重疾賠付金額達221億元,占比達到50%;富德生命人壽醫療理賠案件量達3.54萬件,占比91.73%。同時,重疾理賠金額是該公司首位,占比達到36.54%。
多家壽險公司分析稱,重大疾病仍為危害客戶健康的首要原因。其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冠心病、顱腦手術、良性腦腫瘤等均是重疾險賠付的主要原因。
平安人壽理賠服務報告稱,人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2%,惡性腫瘤穩居重疾賠付首位。且治療重大疾病平均需要支付超過10萬元的醫療費用,整體治療費用高,然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在治療期間,患者還存在生活費、康復費、護理費等支出,同時還承受著收入損失的困擾。值得關注的是,超八成客戶的重疾保障卻不超過30萬元,重疾保障缺口仍舊巨大。
因此,不少險企在理賠報告中呼吁消費者提高重疾保障額度。華泰人壽理賠服務報告顯示,公司超過80%重疾賠付金額在20萬元以下,足額的重疾保額配置,是應對未來風險的有力保障。
科技應用全流程落地
理賠服務報告顯示,2023年,險企更加重視科技的力量,通過數字化轉型,科技應用在保險銷售、服務、理賠、數據分析等各環節全流程均有所突破,保險公司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動多種新應用落地。
據悉,中國人壽壽險實現了全流程無人工理賠,2023年以來,試點省份超過35%,人工作業時間縮短超90%,試點地區自動通過賠案占比為5%至15%。同時,在理賠直付方面,該公司2023年直付賠案量超727萬件,賠付金額近50億元,最快可達秒級理賠。除此之外,中國人壽壽險在業內率先推出醫療電子發票,在理賠環節應用,實現了電子票據變數據、理賠服務從被動變主動。2023年電子發票賠案量近508萬件,賠付金額超53億元,賠付時效0.3天。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電子發票理賠系統在2023年還實現電子發票提醒報案賠案量56.7萬件,賠付金額超過6億元,賠付時效0.14天。
中國人壽財險打造了“安心防”智慧防災防損云平臺,推動災后補償向事前預警轉變,推進風險減量管理。2023年,中國人壽財險在汛期前完成防災演習120余場,“安心防”累計發送災害預警信息超3670萬條,累計幫助2.3萬家企業完成風險排查工作。
平安養老險推出省時、省心、省錢的“三省”服務,通過全新打造的小額直賠新流程,運用OCR—SDK(光學字符識別—軟件開發工具包)前置化模型和審核模型前置實現秒賠;自助理賠占比穩步提升達到87.3%;通過電子發票平臺對接,在線驗真驗重,全年至少為客戶節約4300萬張打印用紙及相應快遞費用。
華泰人壽上線了智能理賠系統,通過引入OCR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優化核保、核賠等核心業務決策流程,部分案件實現全流程自動化處理,持續提升服務水平和客戶體驗。
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線上化的應用提升理賠速度,縮短理賠時效,已成為各大保險公司的必要舉措。針對2024年如何提供更為優質的理賠服務,多家險企理賠服務年報顯示,將深入落實相關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為消費者提供有溫度、有速度的保險理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