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惠民保陸續上線多地擴大特藥范圍增加健康服務
“2024年度廣州惠民保”“2024年度陽江市惠民保”“龍江惠民保2024版”“冀惠保第四季”“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鎮江惠民保2024”……近期,全國多地陸續上線2024版城市定制惠民型商業醫療保險并開啟投保通道。
從上新的惠民保產品來看,多地延續了基礎版和升級版的分類,對賠付比例做了更精準的優化,擴大了特藥等保障范圍,進一步增加可投保人員覆蓋面和健康管理等權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增加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務,可提高參保人獲得感,增強參保積極性;同時,也應該優化賠付率動態監測機制,開展產品回溯,動態調整保障水平和產品定價,增加可持續性。
參保人群更加廣泛
11月以來,全國多地2024版惠民保集中上線并進入火熱投保狀態。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相關項目方獲悉,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線一周,參保人數已超100萬。
“今年新版的北京普惠健康保一上線,我就備案了醫保共濟家庭賬戶,用醫保個賬里的余額為父母買上這個保險。”北京市民劉先生表示。
參保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無需體檢,高齡老人、高危職業、既往癥人群均可保,是各地惠民保產品的共同點。“惠民保突破性地接受既往癥和老齡群體,填補了部分保障短板,實現了規模快速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部分年歲較高、身患慢性疾病的人群可能被商業健康險拒之門外,而惠民保產品大幅降低準入門檻,恰恰能解決投保難、投保貴等問題,覆蓋人群廣泛。”
在投保人群方面,近年來,各地惠民保持續優化,可參保人群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例如,在2024年度廣州惠民保中,除了廣州基本醫保參保人,在廣州居住滿30天的異地基本醫保參保人也能參保。
保障責任有所增加
雖然可參保的人群在不斷擴大,但參保人的獲得感和體驗感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有一些消費者反映,惠民保產品常常派不上用場,雖然保額高,但一般情況下真正賠付的不算多,較高的免賠額是造成消費者獲得感不強的原因之一。
“城市惠民保,買的不貴,賠的不多。之前住院總費用近7萬元,自己付了4.5萬元,最后理賠了3900元。雖然賠的不多,但是至少超出投保費用好多倍。”江蘇保險消費者周女士表示。
專家認為,2023年及以后,惠民保面臨的核心問題不再是如何推廣更多地區,而是如何更好可持續發展、真正惠及更多人群。
從各地最新上線的產品看,不少地方惠民保正積極通過優化和更新,增加自身的市場吸引力,包括免賠額進一步進行了優化,同時保障責任、增值服務出現了進一步增加。
例如,冀惠保第四季增加了特定藥品醫療費用保障和CAR-T治療費用保障,同時推出多種參保優惠政策,三人參保、50周歲以下連續參保及學生參保均可優惠10元。2024年度廣州惠民保特藥數量從上一年的18種擴展到20種,優化了特藥結構,通過納入新的藥品對已經進入醫保報銷范圍的藥品進行替換,更好地滿足被保險人醫保外用藥的需求。
瞄準體驗感增加增值服務
對買了惠民保但連續幾年不出險的健康客戶來說,增加健康管理服務可以提升其不斷參保的動力,同時也有利于一款惠民保的可持續發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教授趙明認為,增加健康管理服務可以提升年輕人和健康人群的投保體驗和參保率,更好發揮惠民保的功能、體現其普惠型產品的定位。
從近兩年業內的實踐來看,保險公司因地制宜,增強惠民保的保障功能正在成為主流趨勢,包括為參保人提供線上問診、門診預約、藥品配送、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咨詢、養生保健等增值服務,提高參保人獲得感,增強參保、續保積極性。
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持續深化健康管理服務,從“保疾病”的被動賠付轉向“促健康”的主動管理,健康服務從42項增至49項,新增機構服務和生活照料兩大類服務項目,看門診有專人陪同,在家就能享受上門護理服務,就醫后還可享受5次免費健康服務。2024年度廣州惠民保升級版提供院前、院中、院后等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與2023年度產品相比,健康服務擴增至18項,新增服務包括就醫陪診、專病早篩和預防管理等多項實用性服務。(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