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紛紛發債“補血”年內發債規模或將突破千億元
近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視市場情況在境內一次或分期發行總額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本補充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公司附屬一級資本,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5家保險公司發債,合計規模超700億元。若此次中國人壽發行資本補充債進展順利,年內險企已發及獲批發債合計將突破千億元,超過去年實際發債224.50億元的水平。機構分析認為,近兩年保險公司陸續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預計頭部險企更有能力滿足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維持經營健康穩健以及分紅穩定性。
中國人壽擬發債350億元
近日,中國人壽披露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議案》,公司擬視市場情況,在境內一次或分期發行總額不超過35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
根據公告,該等境內資本補充債券所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準用于補充公司附屬一級資本,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董事會同意將該項議案提交股東大會批準,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并由董事會轉授權管理層在監管機構批準的前提下,根據市場情況,辦理本次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計劃內的所有具體事宜并決定發行事項,與發行有關事項的授權期限自股東大會批準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有效,債券定期計息付息或派息及后續還本或贖回等事項的授權在債券存續期內持續有效。
多家險企“發債忙”
稍早前,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人民銀行批準,新華保險于11月2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額為1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并于11月6日發行完畢。根據公告,發行的10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品種為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前5年票面利率為3.4%,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新華保險表示,本期債券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準,用于補充公司資本,增強償付能力,為公司的良性經營創造條件,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以發行日期為準,今年以來,中國人保壽險、新華保險、太平洋產險、中國人壽再保險、泰康人壽等15家保險公司共發債15只,合計發行金額達719億元,當期票面利率位于3.24%至4.70%區間。其中,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壽險、中國人保資本補充債發債規模均達百億元。若此次中國人壽發債進展順利,則年內險企發債規模或可突破千億元,大幅超出去年全年保險公司累計發債224.50億元的規模。
此外,市場近期也迎來首只保險公司永續債的上市。11月10日,泰康人壽永續債正式上市。作為首家獲批發行永續債的保險公司,泰康人壽此次發行永續債獲批額度200億元,首期發行50億元,主體和債券評級均為AAA級,票面利率為3.7%。
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永續債獲準發行,可補充核心二級資本,拓寬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
“補血”旨在優化償付能力
隨著“償二代”二期規則的出臺并實施,監管對保險公司核心資本認定趨嚴,保險資本補充債及永續債補充核心資本的效果逐漸顯現。
華創證券研報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21年末的220%大幅下降至126%,其中人身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12%下降至109%,下降幅度明顯。盡管距離監管要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仍有一定安全空間,但面臨持續下滑壓力。
據介紹,保險永續債與保險資本補充債均屬于保險公司發行的資本補充工具,用于滿足資本補充需求,提升險企償付能力。二者不同之處在于,保險永續債和資本補充債在補充資本類別、規模擴張上限、發行期限、發行主體、減記和轉股條款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由于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不會改變保險公司股權結構,發行流程也相對簡單,因而是保險公司“補血”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泰君安認為,近兩年頭部公司陸續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預計頭部險企更有能力滿足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維持經營健康穩健以及分紅穩定性。
中泰證券則指出,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利差自2023年1月至今呈波動下降趨勢,目前處于2021年以來的中高歷史分位。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相較于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商業銀行永續債、中短期票據、城投債的品種利差同樣處于2021年以來的中高歷史分位,仍有一定性價比。
對于諸多險企發債的行為,有機構提示了投資風險。“考慮到‘償二代’二期體系正式實施以來,部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承壓,其保險資本補充債面臨一定的不贖回風險,因而對于尾部發債主體仍需保持謹慎。”華創證券研究員周冠南、葛莉江表示。□記者龐昕熠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