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加力個體工商戶金融幫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個體工商戶在經濟領域中面廣量大,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個體工商戶自身由于規模小、缺少抵押物,在維持經營或擴大生產過程中面臨融資堵點,制約其轉型升級。專家表示,還需發揮一系列監管政策引領推動作用,精準破解個體工商戶融資“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斷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客群的金融支持力度。
強化政策協同賦能
小店不小。個體工商戶的背后不僅是萬家燈火,更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煙火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于個體工商戶的紓困發展受到代表委員的熱議。
2023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為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持續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批發、零售、餐飲及生活服務業等行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幫扶。專家表示,金融監管部門從強化金融供給、做好服務對接等方面出臺舉措,為進一步激發個體經濟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發揮監管合力是多措并舉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亮點之一。比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海監管局聯合該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走萬企提信心優服務”融資對接活動,將2023年該省新設個體工商戶納入活動范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聯合多部門印發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的有關通知,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加大信貸供給、加大還款金融支持等舉措,優化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
近年來,為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有關部門針對個體工商戶特點,不斷強化政策精準滴灌。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提出,鼓勵發展隨借隨還貸款產品,滿足個體工商戶用款急、期限短、頻度高的資金需求。諸多舉措為各地完善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提供了思路。
“建設銀行全南支行的貸款解了我缺少備貨款的燃眉之急。”江西全南縣批發零售個體戶崔炳生表示。“為拓寬個體工商戶融資渠道,我們搭建政銀對接橋梁,同時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站點功能,優化完善財園信貸通、小微信貸通等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個體工商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等信貸投放,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全南縣金融服務中心主任黃海彥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侯力銘表示,個體工商戶由于缺乏長期規劃,容易出現資金周轉緊張,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強化金融政策支持,通過一些有效的金融工具可以幫助其緩解流動性壓力,及時補充資金,起到穩定市場和跨周期調節的作用。
“個體工商戶是我國最基層的經營主體,是我國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之一,多舉措開展金融幫扶,在促進個體工商戶平穩發展過程中起到很大的風險緩沖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
破除融資堵點難點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任端平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1.24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67.4%,支撐了近3億人就業。
個體工商戶具有個體規模小但總量巨大、單戶經營范圍有限但總體覆蓋面廣、資源投入小但撬動社會效益大3個突出特點。從融資角度概括來說,多數情況下,不同主體對資金規模、利率、期限、還款方式、時效性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化要求,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比較突出。專家表示,進一步完善個體工商戶融資服務體系,加速解決融資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對于促發展、擴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我國大部分個體工商戶為輕資產運營且缺少抵押物,存在信用信息不健全、不對稱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融資難。”葉銀丹表示,在融資上,個體工商戶通常呈現出“三無”(無抵押、無報表、無信評)與“三高”(高風險、高成本、高定價)的特征。破解個體工商戶融資難的問題,既需要通過政策引導促進提升金融供給能力,也需要通過創新不同的模式去滿足多樣化的個體工商戶融資需求。
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專家表示,從金融科技角度看,核心在于建立全面的信用評估體系,降低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幫助金融機構更加準確地評估個體工商戶的信用風險,提高融資的可獲得性。在廣西河池市,大化農商銀行與稅務部門將“銀稅互動”延伸至個體工商戶,通過信用數據共享,有效破解個體工商戶融資難題。“正值收購旺季,工廠需要大量采購存儲的木材等原材料,30萬元的‘桂惠貸—個體工商戶貸’緩解了工廠采購資金緊張難題。”大化欣興木材加工廠負責人唐秀營表示。
對金融機構來說,還應大力投入技術資源,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對個體工商戶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企業、項目信用評價評估方式,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降低對抵質押物的依賴。葉銀丹表示,金融機構在開發符合個體工商戶需求的金融產品的同時,還應更加積極地參與破解融資難問題,而不是完全依靠政策驅動。例如,可以通過積極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包括與政府、行業協會、擔保機構等合作,探索新的融資模式,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更多選擇。
擴大首貸覆蓋面
從整體來看,個體工商戶的信貸覆蓋面及其融資便利度已得到很大提升,但距離現實的融資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
首貸是個體工商戶享受金融服務的起點。所謂首貸是指無貸款記錄的企業首次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幫助個體工商戶獲得“首貸”,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的舉措。
研究表明,跨過首次貸款的門檻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再次獲得貸款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對個體工商戶來說,首貸既幫助他們解了資金上的燃眉之急,又讓他們在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中有跡可循,為再次順利獲得貸款提供參考依據。專家表示,要鼓勵商業銀行強化首貸戶服務,創新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信貸產品,不斷提高首貸、續貸服務水平。
推進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是信貸接下來精準賦能的著力點。據悉,市場監管總局會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提升發展質量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三型和“名特優新”四類個體工商戶的認定機制和培育措施。業內專家認為,為擴大個體工商戶首貸覆蓋范圍,分型分類具體幫扶就需要對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個體工商戶采取差異化的幫扶措施。
侯力銘表示,有必要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借助不同類型銀行機構的優勢特點,豐富間接融資供給,滿足首貸拓展、急需周轉等不同信貸需求。尤其是為符合首貸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提供普惠利率,通過減費讓利的形式降低其融資成本,打造首貸易貸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