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干酒營收邁向50億新高:新開始還是巔峰?
編者按:
時隔十年,中國酒業再度迎來周期拐點。2023年白酒行業調整信號不斷:價格倒掛、庫存高企、業績分化、股價腰斬、展會降溫頻繁上演,但行業龍頭和強勢區域品牌依舊逆勢高增長,展現出強大韌性。啤酒行業繼續推進高端化進程,但高端化帶動啤酒行業向好的趨勢能否持續?國產葡萄酒的縮量周期還在繼續,但臨近年末進口葡萄酒終于等來中澳就葡萄酒關稅達成解決共識的好消息。21世紀經濟報道推出系列文章,聚焦過去一年最具代表性的酒企,拆解酒業變局之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夏重慶報道
3月6日晚間,多家白酒上市公司披露關于“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公告,表示將不斷強化投資者回報,并介紹了近期的股份回購進展。在監管的號召下,過去一兩個月,包括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在內,已經有上百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了回購計劃穩定投資者信心,大盤也重新回到了3000點以上。
春節復工后,河北老白干酒(600559.SH)拿出了一份公告:控股方老白干集團沒有提出回購計劃,而是承諾從2月19日起12個月內不減持、不增發、不配股。
過去兩年,老白干酒是股價表現最突出的白酒股之一。一年前的3月初,在業績預增77%和機構集體看好的合力推動下,老白干酒股價一度逼近40元,四個月內漲了84%,市值超過33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但從去年二季度開始,老白干酒股價持續下滑。截至今年3月7日收盤,其股價為18.32元/股,相比一年前巔峰期已經跌去一半,回到2020年白酒板塊行情啟動初期的水平。
股價表現與業績走勢形成了對照。事實上,如果不出意外,老白干酒2023年營收有望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迎來建廠78年來的新里程碑。
然而資本市場的認可,不只是基于短期業績,既要看酒企的長期發展勢頭,還要考察酒企在行業所處的競爭格局。
2023年以來,老白干酒的高成長傳奇未能持續。去年從一季報、半年報到三季報,老白干酒的營收同比漲幅都只有10%出頭、扣非凈利潤增速減半。
放眼白酒行業,50億也已不再是領先的標志。不僅這一數字離老白干集團總經理、老白干酒黨委書記王占剛曾提出的“營收百億”有差距,老白干酒旗下各品牌在河北大本營和省外根據地也面臨著不同維度的競爭。
從區域白酒到“泛全國化”
1946年,衡水十八家傳統私營釀酒作坊收歸國有,組建為“冀南行署地方國營衡水制酒廠”,成為衡水老白干酒廠的前身。2002年,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兩年后,以衡水老白干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自成一派,成為中國白酒第十一大香型。
二十年后,老白干酒上市公司不僅體量翻了二十多倍,其業務版圖也大幅拓展:除了河北大本營的衡水老白干,還擁有武陵酒、板城酒業、文王貢酒、孔府家酒四家省外酒企,在湖南、安徽、山東建立了根據地。
這批酒企是老白干酒2017年以近14億元代價并購豐聯酒業后獲得的。板城酒業也在河北,是北派濃香型白酒的代表;孔府家酒是芝麻香和濃香雙修,位于白酒消費大省山東;安徽的文王貢酒是江淮濃香型白酒的代表;湖南的武陵酒則處于熱門的醬酒賽道,是第五屆全國評酒會選出的“十七大名酒”之一。
2018年監管方核準后,四家酒企被注入上市公司,老白干酒實現了“一樹三香、五花齊放”,較早在白酒行業實現了多品牌、多香型布局。近年也有不少白酒上市公司提出了多品牌、多香型布局,如古井貢酒“三品四香”、珍酒李渡在三省的四家酒企覆蓋三個香型,目的是盡可能擴大消費者覆蓋、抓住不同香型的紅利。
也是這一年,為改變區域型白酒的形象,老白干酒在君智咨詢的建議下,將衡水老白干的戰略定位從原來的“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調整為“喝老白干不上頭”。發布之初在行業引起爭議,不過后來得到終端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