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權益基金彈性恢復逾百只基金漲幅超10%
余世鵬/制表本版制圖:陳錦興
證券時報記者余世鵬
市場行情回暖,主動權益基金再次扛起“急先鋒”大旗。自8月18日證監會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發布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來,一大批主動權益基金在反彈行情中強勢回血,最高收益率超過20%。不少基金漲幅甚至超過了近1年漲幅,恢復了往日的高彈性特征。
逾100只基金漲幅超10%
具體看,自8月18日以來郝淼管理的嘉實互融精選階段收益超過25%,在全市場中排名第一;中銀創新醫療A、諾德中小盤、易方達醫藥生物A、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等基金階段漲幅均超過20%。此外,還有100多只基金區間收益率超過10%。這些成功捕捉到反彈行情的權益基金,呈現出以下兩大特征:
一是頹勢盡改,恢復了往日的高彈性特征,階段性漲幅不僅在全市場中位居前列,還大幅超越了被動ETF基金。在前不久,因傳媒新經濟等主題ETF凈值表現出眾,市場還一度出現過“主動不如被動”的質疑聲音。從Wind數據列表來看,除廣發中證全指汽車ETF等個別被動產品外,階段漲幅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均為主動權益品種。
二是基金重倉股主要集中在醫藥、新能源、半導體等主流賽道。比如嘉實互融精選截至三季度末前十大持倉比例約為80%,以A股和港股醫藥標的為主,包括金斯瑞生物科技、恒瑞醫藥、康方生物、迪哲醫藥、和黃醫藥等。中銀創新醫療A三季度重倉股中同樣出現了和黃醫藥、金斯瑞生物科技等股票的身影。和黃醫藥自8月18日以來漲幅已超過了35%。此外,階段漲幅超15%的鵬華新能源汽車A則重倉了新能源車產業鏈,重倉股包括賽力斯、江淮汽車、德賽西威、長安汽車等。8月18日以來江淮汽車漲幅已近60%。
不過,整體來看,極致行情下市場投資依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記者發現,有此前重倉人工智能的權益基金上半年一度捕獲了超50%的收益,但8月18日以來反而下跌近20%,下半年以來累計跌幅更是超過了30%。
三大基準均在向好發展
基金凈值大幅回升,資本市場近期回暖是主要原因。
中歐基金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進一步彰顯穩經濟的態度與決心,市場情緒也受到明顯提振。在前期市場快速大幅調整從而情緒釋放后,市場可能已經觸及中期底部區間。”
“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數據總體向好回升,最困難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未來持續穩健復蘇的前景值得期待。在海外加息與國內放緩的尾端,配置對于經濟復蘇更敏感的行業有望獲得更高的賠率。這些邊際變化有望加速市場回暖進程。”中歐基金稱。
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經濟增長率、國債收益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這三大基準線,均有利好因素在逐漸形成。
首先,從全球主要研究機構對2024年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結果來看,魏鳳春認為,中國經濟在主要經濟體的對比中依然具備明顯的比較優勢,中國資產將具有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其次,十年美債收益率開始松動。魏鳳春表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美國的風險資產開始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明顯。這一收益率開始從高點回落,對風險資產定價的約束就開始放松了。
第三,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7.7%,顯著好于一季度的-21.4%和二季度的-12.7%,結束了連續5個季度的同比收縮;工業部門利潤和全A盈利具有明顯的同步性。三季度的全A歸母凈利潤增速較二季度有所提升,盈利增速已經觸底回升。
公募建議關注三類行業
談及后續布局思路時,中歐基金表示,當前可以重點關注以下三類行業:一是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對經濟復蘇高度敏感且具備高現金價值的周期行業,這些公司同時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歡迎;二是估值在大幅調整后已具備更高安全邊際的可選消費和醫藥等行業;三是表現出上行拐點的特征的周期行業,如半導體和電子板塊等,以及科技板塊中已具備估值性價比的新能源等。
具體到醫藥方面,嘉實互融精選的基金經理郝淼說,經歷近兩年多的調整,醫藥板塊估值到了歷史上相對低的區域,有相對較高的安全邊際,目前的性價比相對突出。當前醫藥板塊處于估值、業績、政策、機構配置的多重底部。在當前階段判斷醫藥板塊是否會反轉還有待觀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醫藥行業仍有望保持年化8%-10%的復合增長速度,部分細分領域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對投資者來說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針對減肥藥等熱點醫藥題材,有基金經理對此較為謹慎。華北某醫藥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減肥藥雖是當下投資熱點,但依然要基于產業規律思維進行,不能脫離這個基本面去追熱點。減肥藥系列產品在海外早已賣得非常好,相關受益的產業鏈機會獲得投資機構認可。但從國內情況來看,可能存在階段性的追熱點拉估值現象,短期不建議過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