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陳果:科技成長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或依然是下一階段重點
中信建投策略陳果3月8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稱,總量政策以進促穩,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體符合預期,科技成長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或依然是下一階段重點。提及國企改革聚焦主業,對標世界一流,做優做強,有望從價值實現角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結合市值管理的大方向,國企改革有望迎來雙擊行情。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擴大內需(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國企改革,銀發經濟等。
全文如下
中信建投策略陳果:政府工作報告指引哪些投資方向?
總量政策以進促穩,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體符合預期,結合當前經濟復蘇成色仍待檢驗,科技成長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或依然是下一階段重點。提及國企改革聚焦主業,對標世界一流,做優做強,有望從價值實現角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結合市值管理的大方向,國企改革有望迎來雙擊行情。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擴大內需(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國企改革,銀發經濟等。
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1、新質生產力位置提前,成未來產業布局的關鍵點。2023年來,多項會議多項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本次更是將新質生產力發展納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要點,報告指出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從多次會議表述中不難看出,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新質”,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即強調新技術、新價值、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概括而言,新質生產力有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陣地,以高科技、高效能以及高質量為三條發展主線,達成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的目的,進而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在此基礎上,后續高科技、高效能產業是值得期待的投資主線,關注人形機器人/國產替代/工業母機/新能源/氫能。
2、聚焦擴大內需,設備更新,以舊換新邏輯。報告強調“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報告強調“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其中“中央擬安排7000億元擴大地方專項債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自2024年以來中央多次部署相關政策,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3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重大決策,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關注工業母機、汽車、家電、低空經濟等。
3、國企改革,做強做優,聚焦主業,增強投資價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當前國企正處于《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施行階段,而國資的目標導向轉向“做強做優”的背后反應的是國企改革已進入深化期,國資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長期資本功能將進一步凸顯,更加注重對高質量國企的追求。加之此前,國資委把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各項政策加碼將會促使國企在服務國家戰略、市場化機制運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方面持續發力,以達成新一輪的改革深化目標。而我們認為,在時代背景的變遷之際,國企歷經多年改革發展,在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核心競爭力、資源稟賦等無疑將更具優勢,極有希望成為建設的主導者和推進者,扮演現代產業鏈“鏈長”角色,國企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有望迎來匹配,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迎來重估。
4、穩就業促增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銀發經濟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應對老齡化對于銀發經濟有重要部署。養老需求急速擴增,銀發經濟產業機會豐富。1)醫療服務板塊有望受益:康復醫療、家用醫療、和體外診斷供給擴容刻不容緩;治“未病、慢病”中藥標的優勢突出;醫美抗衰產業或將受益。2)我國新老齡化群體擁有較強支付能力,老年文娛活動拓展,支撐行業擴容。近年我國頻提發展銀發經濟,釋放政策信號。2024年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為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從4個方面提出26項舉措。人口老齡化加速,銀發經濟規模或持續擴大。據數據統計,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占GDP比重約6%;預計2035年將達到19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約28%。我們認為,未來養老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將成為中國重要成長賽道。
我國國情優勢在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此番從國家戰略引領,到宏觀政策調動,再到微觀資本市場、企業及居民積極相應配合,“新質生產力發展”及“設備更新”戰略有望迅速落地,充分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凝聚改革共識。資本市場方面全面支持國家深化改革,配合經濟社會全面綠色化轉型。關注新質生產力,支持科技創新方向。
(1)地緣政治風險。如果中美關系管理不善,可能導致中美之間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領域的對抗加劇。同時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等地緣熱點可能面臨惡化的風險,如果發生危機則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2)海外美聯儲緊縮程度超預期。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保持韌性,勞動力市場、零售等經濟數據表現亮眼,那么美國衰退風險或將面臨重估,同時通脹風險也將面臨反彈,美聯儲緊縮抗通脹之路繼續,全球流動性寬松不及預期,國內權益市場分母端難免也將承壓。
(3)國內經濟復蘇或穩增長政策實施效果不及預期。如果后續國內地產銷售、投資等數據遲遲難以恢復,長期積累的城投償債風險面臨發酵,經濟復蘇最終證偽,那么整體市場走勢將會承壓,過于樂觀的定價預期將會面臨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