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國產大Panel產品零的突破后,世和基因IPO終止
從一家腫瘤NGS(高通量基因檢測)企業創始人處獲取了這封內部信,隨后向世和基因官網披露的電話聯系求證,截至發稿未獲接通。作為A股第一家沖刺上市的腫瘤NGS企業,世和基因的IPO進展備受行業關注。
4月2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和基因”)科創板IPO已終止。
當晚,《給世和同事的一封信》在業內流傳。信中提到,經過多方面慎重考慮,世和基因于近日向上交所發出了撤回科創板IP0申報文件的申請。世和基因將在調整后合適時機重啟上市流程,再次進行輔導申報。
在這封信中,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邵陽提到,在過去一年多當中,世和基因與中介機構及上交所經過了多次溝通。由于涉疫業務相關規定尚不明朗等原因,本次申報進程存在較大滯后,剩余時間已不足;加之經濟形勢和股市指數不夠理想,證監會也于3月15日發布多項政策新規收緊IP0發行。
從一家腫瘤NGS(高通量基因檢測)企業創始人處獲取了這封內部信,隨后向世和基因官網披露的電話聯系求證,截至發稿未獲接通。
作為A股第一家沖刺上市的腫瘤NGS企業,世和基因的IPO進展備受行業關注。
上市終止背后
迄今為止,世和基因的IPO之旅已長達2年。
2022年5月,世和基因上市申請獲受理,同年6月進入已問詢階段。2022年7月,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世和基因的上市審核被上交所中止。2022年9月、2023年3月、2023年9月,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世和基因的上市審核三度中止。2023年12月,世和基因更新提交財務資料,IPO狀態由“中止”轉變為“已問詢”;2024年4月,世和基因IPO宣告終止。
世和基因2013年由海歸科學家團隊創立,主要做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分子診斷服務和產品,是國內腫瘤NGS的頭部企業之一。
在中國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市場格局中,燃石醫學(BNR.US)、世和基因和泛生子三家公司起步早、技術強、發展快、融資多,位居行業最前列,2020年度合計約占市場33%的份額。其中,燃石醫學和泛生子是行業里早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另外2家龍頭公司,泛生子已于2023年10月退市。
世和基因在招股書中披露,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統計,在中國腫瘤高通量基因檢測市場格局中,2020年度燃石醫學、世和基因和泛生子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3%、10%和10%,穩居行業最前列。
在腫瘤NGS的主業之外,新冠疫情期間,世和基因曾推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并被列為南京市衛健委指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機構。世和基因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世和基因累計完成超過180萬人份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世和基因并未單獨披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的收入。不過,這部分收入從招股書里臨床檢測服務業績的變化中可窺一二。
世和基因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3.95億元、4.06億元、5.1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1萬元、-9204萬元、-6848萬元。其中,臨床檢測服務貢獻了約七成的營收,三年間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9%、72%、73%,是主要收入部分。
世和基因的臨床檢測服務包括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和感染類檢測服務,2019年—2021年,世和基因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銷售收入分別為2.60億元、2.72億元、3.21億元,感染類檢測服務銷售收入分別為1430萬元、2145萬元、5719萬元。
感染類檢測服務的主要增長來源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招股書提到,2021年第三季度,南京及周邊地區疫情反彈嚴重,世和基因連夜建造方艙實驗室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帶動了當季度臨床檢測服務收入增長。
招股書中,世和基因有部分收入來自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這成為世和基因內部信中提及的影響申報進程的原因之一:涉疫業務相關規定尚不明朗。
此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在2022年11月公開表態要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
涉疫業務之外,世和基因在產品上的突破性進展使其一時成為行業的焦點。
2023年10月,世和基因的“世和一號”獲得國內首個且目前唯一的大Panel(基因檢測的一種組合)腫瘤NGS試劑盒注冊證,該試劑盒通過NGS檢測425個基因,用于體外定性檢測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陰性和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陰性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組織樣本中的TMB(腫瘤突變負荷)。
“世和一號”是一款廣受關注的標志性產品,隨著它的獲批,世和基因實現了國內腫瘤NGS大Panel產品零的突破,這被視為中國腫瘤NGS行業的里程碑事件。目前,“世和一號”試劑盒在美國的臨床試驗已臨近結束,預計年內在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上市。
“世和一號”光環耀眼,因此,業內人士在得知世和基因IPO終止時,普遍表達了意外和唏噓之情。
基于創新產品的成就以及業務和營收的增長,前述信中寫道,在過去一年中,全體世和人共同創造了系列輝煌的成績,可以自信地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優勢位置上。
不過,“世和一號”的價值在業內也受到一些質疑。
“從報證的難度來講,這個產品是有一定難度的,成本也很高,但從產品對應的價值來講,TMB并不是臨床治療里很重要的指標,這讓它的價值大打折扣。不僅如此,這個指標還可以通過其他成本更低的創新方法去做,比如圖像識別。”4月2日晚,前述腫瘤NGS企業創始人告訴。
行業的原罪
在世和基因營收逐年增長的同時,其銷售費用高企,2019年—2021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63億元、1.92億元和2.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1%、47%和48%。
較高的銷售費用是腫瘤檢測行業的常態。可資對比的是,同期泛生子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78%、58%、65%,燃石醫學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40%、39%、60%。
一位關注腫瘤NGS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腫瘤檢測產品的推廣較為依賴醫生,近期醫療領域的反腐也會對行業內企業的銷售產生一定影響。
“為了快速拿到銷售額,大家就去‘補貼’,這是行業的原罪。”前述腫瘤NGS企業創始人告訴:“這個‘補貼’并沒有到患者身上,主要是到醫生身上。”
世和基因的商業模式,和行業里早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另外2家龍頭公司泛生子、燃石醫學具有相似性,以零售為主,銷售費用高企。
2023年以來,湖南、山西、陜西和福建等省份出臺醫療機構樣本外送檢測新規,嚴查院外送檢,打擊第三方檢測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在新的政策環境下,以醫生為主體的銷售場景將逐漸被以醫院為主體的銷售場景取代,傳統的“用銷售費用換市場”的發展邏輯不再行得通了。
“行業的合規性在逐漸增強,這對行業是好事。現在我們可以完全合規地去做這個行業了。”前述創始人說,業內給醫生的“補貼”從最早的20%左右,一度飆升到瘋狂時期的60%左右,目前則維持在20%—40%之間。某些激進的企業甚至會免費送給大醫生數個檢測名額。在單個腫瘤精準檢測動輒上萬元的情況下,醫生從每份檢測中得到的“補貼”往往高達數千元。
世和基因在招股書中表示,現有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服務等主營業務仍需大量市場推廣,尚未實現盈利。其在研產品存在研發風險大、時間周期長的風險,即便研發成功上市,也還將面臨市場培育和商業推廣問題,上市后短期內可能不能實現盈虧平衡。
“資本環境和政策方向存在調節周期。我能確定的是,暫時的調整完全不會影響公司的日常運營和大家的工作與生活。”在信中,邵陽說,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是在著眼未來的時候,保持著自身的盈利與造血能力。在風云變幻環境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一家企業的終極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