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斌重磅發聲!市場仍是潛龍在淵未來空間一定無限
2024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V型”反彈,目前上證指數在3000點上方強勢震蕩。在當前階段,知名機構如何看市場,受到投資者關注。
4月26日,在泉果基金2024年度策略研討會上,近期較少公開發言的泉果基金創始人王國斌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觀點。
在這次分享會上,王國斌直言,作為專業資產管理人,保持定力非常重要,要與好公司共同成長,不參與短期博弈,同時強調不假設自己能判斷“市場先生”的情緒拐點。
談及市場,他態度樂觀,認為雖然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一個巨大的轉型期,但是這種轉型是破繭重生的過程。中國企業最大的出路是走差異化競爭道路,在投資上要尋找通過精益管理做到成本最低、在技術上不斷更新進步的好企業。
王國斌認為,未來統一大市場疊加數字經濟,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當前市場仍然是“潛龍在淵”,但未來空間一定是無限的。
主要觀點:
1、作為專業資產管理人,堅持思維理性、判斷客觀非常重要,保持定力也非常重要。
2、對于我們來說,初心是買好公司,和好公司共同成長,而不是去參與短期的肉搏戰。
3、新“國九條”的出臺無疑是政策上的重大進步,是國家高屋建瓴地為資本市場未來十年指明了方向,它帶來的股市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革命性變化,是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奠基石。
4、我是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樂觀主義者。雖然我們目前處在一個巨大的轉型期,但是這種轉型是我們破繭重生的過程。
5、周期確實存在,但我們要校準自己對長期的認知。我覺得此熊非彼熊,科技在進步,周期便未必是過去的簡單繁復循環的過程,它也有可能是一種螺旋式上升,更多的可能是客觀上日新月異的結構化改變。
6、對差異化競爭來說應該有三個抓手:第一個是全球化,第二個方面是技術突破,第三個特別重要的是要重視(企業)文化。
一、
普遍的悲觀情緒
或是長期投資機會的來源
在分享中,王國斌表示,長期投資是一件艱苦的事,即使投資者知道拉長周期,判斷和決定是對的,但現階段是感受到的是市場寒冷,他也是感同身受。作為專業資產管理人,堅持思維理性、判斷客觀非常重要,保持定力也非常重要。
王國斌表示,新“國九條”出來后,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牛市來了,但往往做出這些判斷的人,可能在幾個月前還喊出“市場可能要到2500點”。所以,在各種多樣化聲音的裹挾之下,專業資產管理人更加需要冷靜思考。
“對于我們來說,投資的初心是買好公司,和好公司共同成長,而不是去參與短期的肉搏戰。我覺得大家需要思考:這幾個月風云變幻,是迅速反映了經濟基本面的變化,還是只是情緒的變化;在本周和上周之間,在股市點位的劇烈震蕩之間,公司基本面有沒有變化。”王國斌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新“國九條”的出臺無疑是政策上的重大進步,是國家高屋建瓴地為資本市場未來十年指明了方向,它所帶來的股市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革命性變化,是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奠基石。
不過,他也強調,瘋狂的市場先生的情緒拐點在哪里,任何人都沒法判斷。
二、
中國經濟的驅動力仍很強大
王國斌直言,自己是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樂觀主義者。雖然目前處在一個巨大的轉型期,但是這種轉型是破繭重生的過程。
“我們會發現即便在外部重重壓力下,經濟發展也有很多的困難,但中國經濟的驅動力仍在,仍然很強大。只要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方向沒有變,那么我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依然在擁抱競爭,并且能卷到全世界,大家就不用擔心經濟發展。”王國斌強調,每個投資人都是深刻體驗市場經濟的一個分子。空談無用,抱怨無益,應該積極擁抱變化,不斷反思自己,保持謹慎中的樂觀,相信未來可期。
他還表示,周期確實存在,但要校準自己對長期的認知。“我覺得此熊非彼熊,科技在進步,周期便未必是過去的簡單繁復循環的過程,它也有可能是一種螺旋式上升,更多的可能是客觀上日新月異的結構化改變。”
“如果說,過去40年,我們的經驗是處于一個循環反復的周期,那最有效的策略來自均值回歸的策略。但現在面對結構上的變化,如果還要采用簡單均值回歸策略就有些偏差了,這會讓我們錯失更多、更大的機會。如果理性思考,就能看到市場的機會依然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應對現在。”他表示。
三、
中國企業最大的出路是差異化競爭
尋找“精益管理+技術創新”的企業
“理論上來說,企業沒有利潤,對消費者來說是最好的事情。”王國斌直言,因為競爭讓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但是對企業家來說,日子就特別難過。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意味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或者企業家自己做錯了什么。
在當前的全球產業鏈中,王國斌表示,很多中國企業既面臨歐美日發達國家的技術上的挑戰,又面臨東南亞、墨西哥、印度等國家的低成本競爭。所以,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轉型升級和尋找出路,成了迫切的需求。“我們在很多地方調研,感受到前些年有前瞻性的企業,主動擁抱科技、創新轉型成功的企業,這幾年活得倒比較容易些。有些動作慢了的企業,加上這幾年宏觀環境的影響,生存確實比較困難。”
關于企業競爭的策略,王國斌稱,主要是低成本競爭、差異化競爭,或者兩者結合。第一,低成本競爭要把成本做到極低,突破點一定是精益化管理,要一輪又一輪地進行成本的控制;第二,更重要的是差異化競爭。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內卷競爭激烈,所以只要在差異化的競爭上略微有一點點改進,其實空間就會特別大。
王國斌認為,差異化競爭應該有三個抓手:一是全球化,二是技術突破,三是重視企業文化。“中國人有五千年文化,這是祖宗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企業要特別重視文化的多樣化,我們的文化一旦走向全球,就要入鄉隨俗,進入到當地的文化當中。”
王國斌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講逆全球化、逆市場化,但是作為個體來說,不要受這些情緒的影響。中國企業一定要全球化、市場化。“沒有全球化、市場化的企業,我們在投資上一定會慎之又慎。”
同時,企業一定要尋找技術創新。王國斌表示,我們提倡“智造中國”,這一點可以向三星學習,因為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三星做的是低端制造業,受盡了日本、美國的擠壓,但現在三星的產值占到了韓國GDP的20%。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最后給他兒子傳了兩個心法:一是唯有在技術上求生存,必須全力以赴、專注技術上的突破;二是關于中國文化的,他非常推崇莊子“呆若木雞”的專注哲學理念。
“作為一個投資者,要去尋找這樣的好企業,能夠通過精益管理,在成本上真正做到最低,產品能真正符合顧客需求,在技術上能不斷更新進步,同時打造能融入當地人心性的文化和品牌。”王國斌說。
四、
“統一市場+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
市場仍是潛龍在淵、未來空間無限
談及科技,王國斌表示,我們必須站在全球的視角來看問題,站在全球視角,科技進步如火如荼,產業機會層出不窮。
他講到《奇點臨近》這本書。書里說,指數效益是非常強大的思想,它意味著某個發現或者某個方向只要符合物理、化學的最基本的原則,最終就一定會實現。“書中提到,到2045年就會產生能與人類智能相媲美的人工智能,現在看起來,也許用不了這么久,到了2035年說不定就會產生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人類能力的人工智能。”
王國斌還表示,《奇點臨近》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一旦從“0”跨過“1”,增長會越來越快。所以,站在全球視角上,對于未來怎么預測都不為過。對于中國來說,有一個很大的積極因素就是中國有14億人口,內需市場巨大,這樣的統一大市場在科技的趨向下,會產生驚人的增長潛力。
“因為現代知識經濟是一個規模導向的經濟,統一的大市場加上知識經濟和數字經濟,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例證,未來AI的發展也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他說。
展望今年的市場,王國斌表示,現在中國所有的企業都要進入差異化競爭,未來中國的企業、中國企業家會越來越杰出。“隨著新‘國九條’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落實,我相信雖然目前的市場仍然是潛龍在淵,但未來空間一定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