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低空經濟!這家企業完成近1億元融資
證券時報記者4月29日從上海沃蘭特航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沃蘭特航空”)獲悉,沃蘭特航空近日順利完成近1億元A+輪融資,由華強資本領投,晶凱資本共同投資。本次融資將用于持續推動VE25X1驗證機試飛、試驗,產品機AC101研發與制造,加速型號發展以及開拓商用客運市場。
沃蘭特航空是中國低空經濟頭部企業,主要從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簡稱eVTOL)研制。自2021年6月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獲得5輪融資。
低空經濟是2024年最火熱的新興行業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今年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一些研究單位的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在低空經濟領域,eVTOL無疑是最亮眼的投資賽道。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二級市場上直接參與和開展eVTOL領域制造與服務的投資標的十分稀缺。而一級市場上,eVTOL領域的投融資事件自2014年開始只有零星幾起,一直到2021年才開始進入到更多投資人的視野。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涉及eVTOL的投融資事件合計有20起左右。
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騰訊研究院等4月27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eVTOL產業發展報告》提到,eVTOL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如何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是重要問題。eVTOL大量采用了新技術,缺乏驗證和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研發周期長、工作量大、資金需求大。典型的歐美頭部企業,融資量都在10億美元以上,預計完成取證和量產,將需要花費20億美元以上。對于中國企業,人工成本要低一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量級。
商業化“近在眼前”
自2021年6月成立以來,沃蘭特航空獲得合計5輪融資,并在2024年完成了兩輪億元級融資。3月初,沃蘭特航空完成由鼎暉百孚、自貢創發領投的1億元A輪融資,老股東青松基金、明勢資本追加投資,庚辛資本參與跟投。在此之前,順為資本、明勢資本、微光創投,VentechChina等機構紛紛加持。
沃蘭特航空展廳展示的VE25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陳雨康/攝
沃蘭特航空創始人兼CEO董明表示,“早期eVTOL市場將以商用客運為主導力量,私用市場雖然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還存在挑戰,也是基于此,沃蘭特航空在2021年創立之初就明確了以商用客運eVTOL為首款產品的發展方向。”
不久前,記者實探了位于上海大零號灣的沃蘭特航空,“空中的士”正逐步解鎖。沃蘭特航空高級副總裁、合伙人黃小飛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沃蘭特航空自主研制的VE25-100型客運eVTOL已進入型號合格審定程序,這也是中國民航局華東地區管理局受理的首個客運載人eVTOL項目,目前意向訂單金額150億元,預計2026年將實現商業化應用。
記者體驗eVTOL模擬飛行陳雨康/攝
據黃小飛介紹,這款VE25型eVTOL采用復合翼架構,起飛重量2.5噸,可搭載1名駕駛員和5名乘客。
“明年計劃生產3到5架飛行器,并有望開展商業試驗運行。”黃小飛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有機會親身體驗這種全新的交通方式,“2026年,一旦公司取得相關證書,沃蘭特將開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按照公司規劃,到時可進行客運載人項目的運行。”
華強資本認為,沃蘭特航空所設計的復合翼構型產品契合了商業載人eVTOL產品安全、皮實、好用的產品定位。沃蘭特航空豪華、富有民航飛行器經驗的團隊建制保證了公司eVTOL產品正向研制的進行,是當今行業中的翹楚。與頭部企業簽訂數百架意向訂單證明了客戶對沃蘭特航空研發力、產品力的認可。
董明表示,中國載人eVTOL市場有兩個特點:第一,市場很大,eVTOL會大規模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剛需;第二,市場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但是發展節奏和大規模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初始時間有望比市場預期的要快和早。早期入局的企業因為技術特征和運營局限,只能進行局部的商業化探索;隨著大批企業入局,客運進程將提速,2026年或將迎來空中客車載人元年。
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騰訊研究院等4月27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eVTOL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國內有30家以上企業進入eVTOL整機研發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現有15家載人eVTOL整機研發企業完成數千萬元以上融資;有15家完成1:1樣機下線并投入測試。中國的eVTOL整機企業大部分為科技型初創公司,甚至有5家成立不滿3年進入了1:1原型機測試階段。相比歐美頭部企業,中國eVTOL整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歷史更短、融資規模也更小,更需要得到政府和資本界的支持、全行業的團結互助。
低空經濟產業嶄露頭角
下班后和小伙伴拼直升機回家、到家后從窗口取一個無人機送來的外賣……隨著低空經濟產業嶄露頭角,其商業化應用令市場充滿遐想。
低空經濟是指垂直范圍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圍內,以民用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在政策、融資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低空經濟賽道受到了廣泛關注,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
韓鈞今年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民用航空局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見效,進一步盤活低空空域資源;推動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優化直升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審定模式與技術,進一步提升適航審定能力;重構低空飛行的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效能;落實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完善民用無人航空駕駛器綜合管理平臺,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或者試驗基地為基礎,推動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的示范區,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廣東、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均開始部署發展低空經濟。多個城市在發展低空經濟上走在了前列。
以深圳為例,作為“無人機之都”,無論是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生態環境還是企業競爭力,深圳都已具備成為引領全國低空經濟發展“領頭羊”的條件。目前深圳已發布《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寶安區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多份產業規劃和地方性法規,為深圳先行先試制定民用無人機管理規則和運行標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初,深圳更是出臺了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從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經濟高飛。
發展低空經濟,蘇州也奮勇爭先。今年以來,蘇州已簽約低空經濟項目251個,計劃總投資超730億元。其中,低空制造項目超150個,計劃總投資超500億元。蘇州還新簽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16個,總規模超200億元。
4月18日召開的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推進大會上,《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體系與愿景》《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蘇州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三個文件發布。
其中,《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明確力爭到2026年,將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開展低空航路航線劃設研究,建成1~2個通用機場,200個以上垂直起降點。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場景,開通100條以上無人機航線。組建飛行服務隊,開通至周邊機場3~5條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
德邦證券團隊則表示,2023年至2024年是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的關鍵一年,國家頂層設計與地方政府支持共振,企業適航取證獲得關鍵進展,市場推動下取證流程有望繼續加速。預計到2030年行業將進入爆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