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綱光電"硬剛"風波正面回應監管機構是合法權利
時間:
小采
股票
近日,聯綱光電申請創業板上市,深交所對其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高的問題提出質疑。作為保薦人的中信證券和其他中介機構在回復中表示,自2021年以來,已有8家通過審查的公司實控人持股比例在90%到100%之間。然而,這一回應卻被部分自媒體貼上了"硬剛""怒懟""逼宮"的標簽,輿論迅速發酵,演變成了中信證券"硬剛"監管機構的負面新聞。
實控人高比例持股并不違規
實際上,在我國現行的證券法律及相關規章下,實控人持股比例高并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則,甚至很難說違反某種法律原則。相反,實控人及其家族成員持股比例高,往往說明企業創業歷史較為簡單,發展速度較快,很快就達到了申請上市的條件。同時,實控人持股比例高也意味著企業控制權的高度穩定,這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國現在的證券法律規則,對實控人施加了嚴格的義務和責任,高比例持股的實控人更加不敢違規,否則將承擔巨大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
正面互動有利于提升監管專業度
作為資本市場的監管者,中國證監會具有較高的專業度、透明度和新聞度,其在監管執法的流程信息公開上優于國內大多數部委。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基于事實、基于法律的對話、探討乃至博弈,是法治社會中應有的常態,也是監管專業度得以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石。
注冊制時代更需要信息披露
我國已經進入證券發行全面推行注冊制改革的新階段,信息的雙向互動對市場尤為重要。注冊制最大的特點在于,發行家數會大幅增加,企業質量和風格將更加參差不齊,這意味著投資者將面臨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投資者的判斷也將更多地依賴于信息披露的質量,而非監管審核部門的篩選把關,投資者也需要學會根據充分、準確的信息來獨立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