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養老險助力養老金第二支柱發展業務規模站上新臺階
“聯你養老,想你平安——踐行企業雇主責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研討會于11月30日在北京舉辦。該會議由聯想集團主辦,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險”)協辦,探究新環境下雇主責任管理思路,為提升雇員幸福感、增強企業凝聚力建言獻策。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克用認為,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深度參與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是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有助于企業更加高效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通過建立企業年金計劃,一方面企業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以相對更低的成本豐富職工福利體系。另一方面能夠切實造福職工群體,幫助本企業職工應對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波動風險,增強退休職工生活的獲得感、安全感與幸福感。
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發布《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鼓勵企業為勞動者建立補充養老計劃。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出臺,正式提出企業年金一詞,標志著我國的第二支柱市場化運作正式啟動,開啟了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之路。
目前,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體系制度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其中第一支柱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03億人,但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不高,只能實現“保基本”的目標。第二支柱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已經覆蓋7000多萬人,但相較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與規模,制度覆蓋率并不高。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還在持續推動中,國民養老意識仍待激發。
2006年,聯想集團率先在國內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并獲得原勞社部備案通過。在充分理解聯想集團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平安養老險成為聯想集團企業年金計劃的受托人。
平安養老險董事長甘為民表示,2006年,我國企業年金市場還處于發展的萌芽期,想要實現企業年金員工投資自選,平安養老險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包括在對聯想集團人員結構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計劃下設置不同風險特征的投資組合來適應員工的多樣化需求,在不同投資策略下選擇最為適合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投資管理。同時,建立差異化的投資業績比較基準及長效的投資考核機制來保障計劃投資運作的長期穩健。
雙方攜手至今已有17年,打造了多風險偏好投資組合的員工自選管理模式。據聯想集團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介紹,經過17年精心經營,該集團企業年金計劃員工參加人數由原來的3000人壯大到現在的2萬余人;資產規模已超過44億元,相比建立時翻了六番。
多年來,平安養老險不斷優化管理手段,自主研發了業內第一套受托資產管理系統,構建了專業的受托資產管理組織架構,建立了業內領先的多維度管理體系,創新制定受托資產管理擬合指數,通過受托資產管理能力持續提升,為包括聯想集團在內的廣大年金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保駕護航。
據了解,平安養老險作為我國最早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年金受托管理機構,是平安集團服務養老、保障民生的重要“窗口”,該公司在服務民生養老保障的道路上不斷進行著探索與創新,始終以高站位服務國家大局,高標準推動行業發展,高要求提升管理水平為目標。
截至2023年6月,平安養老險年金受托業務規模超7000億,業務規模再上新的臺階。平安養老險年金受托服務已涵蓋職業年金全部省級統籌區33個代理人、36家一級央企、及全國各省、市、地區近28000家企業,受托資產管理、受托運營服務及與之配套的系統能力已成為業內標桿。
甘為民稱,當前,企業年金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十四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同時,國家持續推動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將會為企業年金未來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