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份科技保險創新發展報告發布
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有效機制,是科技創新支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發布《上海科技保險創新發展報告(2023年度)》(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上海地區首份科技保險創新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財險業共為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保單數量超過40萬件,提供風險保障3.1萬億元,為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過5389億元。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大力發展科技保險是上海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報告》指出,2023年,上海科技保險創新發展持續提速,并取得四方面突出成果。
在服務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上海監管局推動行業以三大先導產業及上海有特色有優勢的六大重點產業為切入口,支持上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集成電路共保體成員單位已擴展至21家險企,為24家集成電路企業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34萬億元;上海生物醫藥人體臨床試驗責任保險試點項目服務196家創新藥企及科研單位累計1300余個項目,風險保障金額超60億元。
在推動上海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方面,上海創新推出科技企業創業責任保險試點,為科技型企業孵化營造良好環境。《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財險業為50家孵化器科技園區中的295家進駐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3000萬元,同時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全年為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承保專利數量3559件,為制造業、信息技術及生物醫藥等企業提供各類知識產權保險908單,提供風險保障超3億元。
在保障上海人民生活安全方面,上海財險業持續展現新作為。例如,依托信息化平臺,加強數值模擬、機器學習、衛星遙感監測等創新技術應用,在巨災保險、房屋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多個領域持續提升保險服務能力,助力人民城市和韌性城市建設等。
此外,為助力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海財險業不斷推進智慧保險的應用探索,進一步提升風險識別、預警、追蹤及處置的效率和能力,顯著提升保險參與超大城市風險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上海監管局指導上海財險業持續深耕“保障+科技+服務”的網絡安全保險新業態,全年為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網絡安全風險保障超133億元,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
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做好科技保險需要扎根國情,既要理解保險的內在特性,也要把握科技創新的發展規律,理性看待科技保險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報告》分析指出,盡管上海財險業在加強保險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諸多創新成果,但行業發展仍面臨保險產品覆蓋不完整,尚未建立科技特色產品體系;風險評估和定價科學性不足,缺少成熟的承保理賠標準;企業保險意識不強,科技保險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科技保險專業人才儲備匱乏,組織架構有待完善等四方面挑戰。
結合業內主要觀點,《報告》認為,上海科技保險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把更多資源用于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科技保險新生態;同時,加強科技、財政、稅務、金融監管等多部門聯動,健全科技保險制度體系及政策協調,合力發揮保費補貼及稅收優惠的杠桿作用。此外,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推動建設跨行業、跨層級的科技保險公共基礎設施,推動信息互聯共享,加快構建行業風險信息數據庫,提升行業大型風險、新型風險的評估、定價與計量能力,逐步完善科技保險上下游生態環境;鼓勵保險機構積極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保險服務,包括開發標準化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服務方案、拓展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侵權責任保險等產品及服務,并引導保險資金投資科技型企業和面向科技型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推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