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碼我國保險業轉型之道
2024年1月18日,以“激發中堅力量探尋信心之源”為主題的2023年度中國保險鼎峰50人論壇在北京舉辦,多位與會專家共同解碼我國保險業轉型、破局與攻堅之道。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我國保險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已成共識。但要實現這一長遠目標,需要對宏觀經濟、國家政策及監管導向有深刻的認知。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起點,新舊動能轉換下,金融機構新經營模式有待探索。從市場變化觀察,金融業呈現出一些新特征,整體發展速度趨緩,更加強調發展質量。同時,利率持續下行,金融機構業務結構或發生重大變化,來自融資、投資端的回報可能會面臨挑戰。
曾剛認為,伴隨市場非融資金融服務需求上升,保險業發展空間很大。例如,在養老金融方面,產品、服務、投資管理有很大開拓空間;在普惠金融方面,保險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如普惠型人身險可發揮保障民生作用。同時,保險可進一步豐富財富管理金融產品的類型,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
談及保險業面臨的挑戰,曾剛說,近年來,隨著監管部門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加之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保險機構該如何加強聲譽風險管理,已成為一門必修課、一道必答題。
對于保險機構如何建立積極的聲譽風險管理機制,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長王曉樂建議做好“三合一”工程,即將品牌建設、品牌危機和品牌內化結合起來,更好提升品牌免疫力和文化抵抗力,積累聲譽資本和品牌資產。
積蓄新發展動能
保險業高質量轉型,是一個新舊動能轉換過程,市場傳統經營模式、戰略定位、業務策略面臨重塑。
大家保險集團原總經理徐敬惠認為,當前,近距離監管、貼身監管已成為常態,保險基本規則和監管規則涉及產品銷售、營運服務、渠道管理等方方面面,機構必須堅守合規經營的底層邏輯。
徐敬惠表示,在頂層思維方面可以觀察到四個傳導趨勢:一是強調行業功能定位,二是明確業務主攻方向,三是形成全面監管體系,四是持續保持合規高壓態勢。這些趨勢正引導保險業深度轉型并推動高質量發展。
談及當前新能源車險發展面臨的挑戰,茶道燕梳創始人兼CEO謝躍坦言,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者從事網約車營運等業務,或導致保險公司面臨更高賠付風險。同時,知識欠缺、道德風險加劇、高成本結構等因素易造成保險公司高賠付率。
謝躍認為可從五個方面應對:爭取相關部門給予財稅支持;成立新能源車險專業委員會;迭代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要求電池、整車生產廠商進行可維修、可回收技術開發;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針對新能源車零整比以及配件、維修價格高密度持續發聲。
代理人渠道提質清虛、銀保渠道價值轉型、“保險+康養”經營模式加速布局等,構成當前壽險業高質量轉型畫像。太保壽險副總經理葉蓬認為,從宏觀層面和社會層面來看,壽險業有長期增長的潛力和加快發展的機會。
不過,葉蓬坦言,目前壽險業高質量轉型還面臨一些困難。比如,人力大幅下降以及以價值衡量的代理人產能提升較慢,存量業務面臨利差損、費差損風險和繼續率、賠付率等業務品質問題。
在此背景下,壽險業該如何探索變革之路,打造新的增長動能?葉蓬以太保壽險為例指出,太保壽險積極推進“三化五最”,強調代理人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和數字化;從客戶需求出發,從“產品+服務”角度提升客戶經營能力,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