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保險理賠交卷時險企“卷”上理賠速度業內探索創新方式提升理賠體驗
財聯社1月18日訊又到了新一年保險業交各科“成績單”的時刻,保險理賠這門課成績如何?近日多家險企披露了2023年度理賠服務報告。據財聯社記者統計,險企過去一年的理賠金額、理賠件數均較往年有所增加。在理賠速度方面也在不斷加快。
保險業如何撕下“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標簽?業內人士指出,險企在提升理賠效率、強化風險評估、加強客戶體驗,創新理賠方式等方面下手,提高理賠服務,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此外,業內人士還建議,在醫療技術進步時,險企也可以與時俱進提升理賠服務。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理賠速度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已經數十家人身險公司披露了2023年理賠服務報告。北京聯合大學教師楊澤云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總體來看,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賠有了較大的提升。從各保險公司公布的獲賠率,從申請理賠到獲得賠款的時間,都有較大的提升。
從險企發布的理賠報告來看,各險企在理賠速度方面也在不斷提升。
例如,新華保險理賠報告顯示,其申請至結案時效為0.67天,小額醫療險理賠申請結案時效為0,52天。平安人壽理賠報告顯示,其閃賠模式在30分鐘內給付。人保壽險理賠報告顯示,其案均索賠支付周期為1.3天,同比加快了0.09天。太保壽險承保時效為0.46天。中國人壽2023年公司整體賠付時效0.38天,同比提速近12%。
在理賠速度提升的背后,是近年來各家險企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多舉措提升保險客戶的理賠服務體驗。
建緯律師事務所的王民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具體看保險在理賠提升服務有幾大方向:一是提升理賠效率,通過自動化處理和智能化審核,減少人工操作的時間和錯誤率;二是強化風險評估,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更精確的風險評估模型,提前預測和識別潛在風險;三是加強客戶體驗,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理賠服務,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體驗。
從險企2023年的理賠報告來看,在提升理賠服務方面也各自出招:例如,中國人壽推出了醫療電子發票,并在理賠環節應用,實現電子票據變數據,理賠服務從被動變主動。平安人壽首創智能理賠模式,通過AI理賠機器人,實現語音報案,上傳材料后,AI自動分類理賠材料,縮短理賠時效。人保壽險通過科技賦能,兩全險案件實現系統自動識別、校驗,10萬元以內資料齊全、無風險案件可閃賠,醫療險案件引入OCR識別技術,運用NLP技術將醫療單證處理成標準化數據,通過規則引擎完成智能醫審。
創新理賠方式提供多元化理賠選擇
“保險公司還可以探索新的理賠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理賠選擇,例如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理賠信心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提高理賠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時考慮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提供獨立的理賠評估服務,增加理賠結果的公信力和客戶信任度”,王民還表示。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已經有業內探索新的理賠方式。例如,2024年1月開始,螞蟻保上線了業內首個按保險產品細粒度對理賠服務進行量化評分、透明展示的機制。具體而言,該機制將展示每款入選保險產品的四個指標評分:一次提交成功率、時效達成率、結論接納率和賠付滿意度,用戶根據評分就能了解保險產品的理賠服務水平。
“這種服務評分機制類似于保險界的‘大眾點評’,通過對保險產品的各項理賠能力指標進行打分評價,向用戶透明展示相關理賠信息,有利于保險理賠服務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推動保險理賠服務的線上化和便利化,是非常有突破性的理賠服務創新”,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這樣表示。
楊澤云認為,未來險企還需要在理賠方面與時俱進。“比如一些重疾險案件,按照投保時的醫療技術和水平,身患某些疾病可能需要進行創傷性治療,隨著技術進步,可能一些微創手術即可治療,但按條款,必須是創傷性治療才予以理賠。按條款可以不賠,但于理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