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險罰單超過3億元2024年監管繼續“嚴”的基調
從原銀保監會到金融監管總局的成立,2023年監管主體有了一定調整,但不變的是金融市場強監管的態勢。據十三精管理咨詢公司統計,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含原銀保監會)系統對超過130家保險公司共開出2670余張罰單,對各受罰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合計罰款金額約3.62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約30%左右。
罰單整體呈現兩大趨勢,一是罰單數量及罰款金額均為近年之“最”,新舊問題交替出現;二是百萬元級別的大額罰單及頂格處罰頻現,發生概率同為近年之“最”。
新舊問題并發
自2018年起,監管持續從嚴態勢不變。2020年、2021年、2022年對保險公司罰款總額均超過2億元,2023年進一步提高了罰款金額和罰單數量。在3.62億元罰款中,財險公司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占比均為最高,61家財險公司共計被罰超過2.1億元,占總罰金的58.01%;壽險公司被罰約1.28億元,占總罰金約35.36%。
細觀被罰原因,未嚴格執行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等仍是“頑疾”。
比如,去年年底,金融監管總局江津監管分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江津金管罰決字(2023)1號)》顯示,安誠財險重慶分公司江津支公司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資料、保險業務違規,被處以198萬元罰款。同時,該支公司經理、部門經理、業務員等當事人,也被處以警告和1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的處罰。
陸家嘴國泰人壽也于去年年底因虛列會議費套取費用,提供虛假的保險中介業務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等七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312萬元。其中,陸家嘴國泰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北京分公司分別被罰211萬元、30萬元。
在持續關注舊問題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充分重視一些新問題。去年11月,金融監管總局一次性發布了22份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共涉及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不得當、投資資金不符合管理是罰款主要事由。
其中,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5名涉事員工因保險資金運用未堅持獨立運作,股東方干預保險資金運用工作;向監管部門報送的債權投資計劃后續管理情況報告存在虛假陳述;利用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為自己謀取利益;投資非主動管理的信托產品四方面原因被罰473萬元。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則因支農支小融資捆綁銷售保險產品、股權投資計劃投后管理不規范及通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商業住宅等五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240萬元,4名涉事員工被處罰共計31萬元。
保險資金的合規運用如今是保險行業風險防控的重要領域之一。中央編辦正式發布的金融監管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即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其中提到將新設資管機構監管司,承擔信托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非現場監測、風險分析和監管評價等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新設立資管機構監管司負責監管信托公司、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有助于三類資管機構統一監管及逐步對齊監管標準,消除監管套利空間,迎來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
頂格處罰頻現
2023年,保險行業不僅罰款金額和罰單數量“雙升”,百萬元級別的罰單和頂格處罰也屢見不鮮。據統計,去年金額監管總局(含原銀保監會)系統合計下發27張百萬元罰單。其中,兩張超過500萬元,兩張超過400萬元。另外,兩家公司被停止開展新業務,4人被撤銷任職資格,16人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比如,2023年6月初,金融監管總局貴州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稱,華貴人壽因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妨礙依法監督檢查,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未按規定繳回許可證原件,以優于對非關聯方同類交易條件進行關聯交易,部分投資管理人選聘未經董事會決策程序確定,虛假列支財務事項,被警告并罰款201.5萬元。
復星保德信人壽也接到了百萬元罰單。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該險企因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費率、對保險條款內容和服務等做引人誤解的宣傳、不具備條件經營健康保險業務等10項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罰款262萬元。
另外,永誠財險上海分公司因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編制虛假文件資料等原因被停止接受新的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業務三個月;平安人壽沈陽電話銷售中心因電話銷售欺騙投保人,被要求停止接受北京地區新業務6個月。
4家公司業務負責人——平安財險撫順中支時任總經理、太保財險寧夏分公司齊某與趙某、華貴人壽貴州分公司徐某,分別因委托無資質的人或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是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財務數據不真實、未取得任職資格的人員實際履行高管職務行為的直接責任人等原因被撤銷任職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33人被不同程度禁止進入保險業。其中,16人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這些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的人中,大多是營銷人員,被罰原因均與欺騙投保人,甚至實施詐騙犯罪有關。如長江財險的王某,因不具備任職資格人員實際履行高管職權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恒大人壽的李某,因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人員牟取不正當利益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繼續突出“嚴”的基調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機構內控機制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導致了經營中出現各種違法違規現象。保險市場激烈的競爭和公司內部業績考核給銷售部門及相關人員帶來較大壓力,致使違規行為產生。這與當下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保險業亦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有所沖突。因此,嚴格監管勢必要延續下去。
可以肯定的是,2024年,“嚴”的基調不會改變。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多次公開表示堅定踐行“恪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5月,李云澤表示,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監管體系、監管規則,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6月,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李云澤再次強調,金融監管總局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切實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厘清責任邊界,拉緊責任鏈條,加強綜合治理,完善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協作、多層次貫通的責任體系,真正實現監管“全覆蓋、無例外”。
記者注意到,近日,金融監管總局處罰局發文稱,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總局黨委工作安排,切實擔負起從嚴監管職責使命,堅決做到“長牙帶刺”,以高質量行政處罰促進金融監管效能提升,推動金融風險防控和市場秩序規范。(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