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保險支持與保障功能發展壯大銀發經濟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首個銀發經濟國家級政策文件,也是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1號文件。
在這份重磅文件中,保險被提及了8次之多:“推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和商業長期護理保險”“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工作”“發展老年旅游保險業務,鼓勵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依法嚴厲打擊以代辦‘養老保險’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這說明保險業在發展壯大銀發經濟、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進程中具有獨特的意義,能夠發揮重要的支持與保障功能。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險機構應如何聚力銀發經濟?《金融時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多位保險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大家普遍認為,《意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高度重視,而保險與養老具有天然契合性,保險機構在促進養老金融協同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上具備特有優勢,壯大銀發經濟也為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孕育了重要機會。
“保險+養老”串起兩個萬億元級市場
8次提及保險,背后折射出保險對于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意義。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已為廣大老年人群體提供超過3000億元的風險保障;專屬養老保險保單件數約74萬件,積累的養老準備金超過106億元……
北京大雁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志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保險+養老”兩個萬億元級市場為單位的產業融合、鏈接和發展,可以為我國老年人同時解決養老支付和養老資源兩個問題,基于未來20年來看,有巨大機會,當下更需腳踏實地做好服務。
“《意見》中涉及保險的內容均關系老年人權益保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把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放在首位,因為其是新市民群體老年時期的重要生活保障,“從在重慶等地試點到正式推向全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王國軍說。
“保險機構深耕銀發經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事關一場包括產品、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在內的供給側變革。”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院長王緒瑾向《金融時報》記者坦言,目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些痛點難點問題也有待解決。例如,在產品方面,個人養老金保險還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長期護理保險還存在較大的保障缺口、醫院陪護服務尚需引入責任保險等;在模式方面,按照我國養老服務“9073”的模式,即90%的老年人要居家養老,7%的在社區養老,3%的在機構養老,要想讓90%的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高品質養老服務,保險公司還需在科技賦能、智能理賠、數字化經營等方面下功夫;在經營方面,保險機構也需要大量既熟悉保險業務又具備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長護險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意見》明確指出,“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和商業長期護理保險”“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養老照護領域的“難中之難”。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我國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4500萬人。“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的照護負擔,長期護理保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王緒瑾表示。
自2016年開啟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以來,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9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參保人數約1.7億人,享受長護險待遇人數累計超200萬人,支出基金約650億元。
實際上,壽險轉換長護險試點工作自去年就已展開。2023年3月,為提升長期護理保險供給能力,原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自2023年5月1日起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兩年,經營普通型人壽保險的人身險公司均可參與轉換業務試點。
自轉換業務試點啟動以來,已有包括國壽壽險、平安人壽、太平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在內的多家險企響應,在公司官網“公開信息披露”專欄“專項信息”下開設“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子模塊,向公眾披露可申請轉換業務的人壽保險產品名稱、條款及適用的責任轉換方法等。
“老年旅游保險”首次寫入國家級文件
《意見》還專門提出,“發展老年旅游保險業務,鼓勵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在龐大的文旅市場,銀發一族已經成為重要消費群體。據全國老齡委的一項調查顯示,2021年中國老年人文旅消費超7000億元,我國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數已經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
“這是‘老年旅游保險’首次寫入國家級政策文件中。”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原副主任、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由此可見黨中央對滿足“銀發族”個性化需求的重視,同時也為保險細分賽道提供了機遇。
那么,讓“銀發族”旅行安全又舒心,保險業可以做什么?
“保險業可以從多方面為‘銀發族’旅行以及相關從業經營者提供風險保障與服務。”李文中表示,保險公司可針對老年人旅行中的特有需求進一步開發銷售產品。例如,針對老年人旅行過程中人身風險和行李損失風險,保險責任可包括旅行中的人身意外、突發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和行李丟失、損毀等;部分老年人喜歡自駕游,可以考慮提供更具有風險保障針對性的以行程確定保險期限的短期機動車輛保險,避免因普通車險索賠引起的續保保費上漲帶來的損失。
事實上,已有不少保險機構通過“保險+養老社區”提供補充性養老服務。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截至目前,保險機構已建成運營養老社區30多個,運營床位超過2.8萬張。
李文中表示,保險業在加強“銀發族”保險市場開發的同時,還需為他們提供旅行風險提示和風險防范建議,培養保險意識,激發旅行保險需求。此外,還可為旅游從業經營者提供各種財產保險和責任保險,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促進老年人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孫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