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償付能力防范風險險企增資發債熱情不減
保險企業頻頻增資發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監管壓力和市場競爭的推動,也有內部業務拓展和償付能力提升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保險監管政策不斷收緊,保險企業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監管要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需要通過增資來擴大資本規模,從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保險企業需通過增資來補充資本。
進入2024年以來,險企增資發債的熱情依然不減。
1月31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陽光人壽變更注冊資本的批復顯示,同意其增加注冊資本27.027億元,由183.425億元增至210.452億元,其股東陽光保險集團參與此次認購。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截至2月4日,金融監管總局已公開的獲批增資險企包括三峽人壽、愛心人壽、華泰人壽和恒邦財險的增資計劃。此外,包括長江財險、信泰保險等險企也披露了公司獲批增資或擬增資計劃。短短月余時間,險企已獲批或擬增資金額超過14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險企補充資本。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普遍表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后,對險企的資本補充帶來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家險企密集進行增資發債動作,有助于增強自身償付能力抵御風險。
多家險企增資發債
1月15日,長江財險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上發布了擬增資公告。公告顯示,該公司于2023年12月29日召開了2023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湖北宏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際認購該公司增發股份7.32億股,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認購該公司增發股份2.55億股。增資方案調整后,湖北宏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持有長江財險26.17%的股份,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則持股9.12%。
《金融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包括華泰人壽、三峽人壽、愛心人壽、信泰人壽、恒邦財險在內的多家險企接連拿到增資批復。1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多份批復,同意華泰人壽注冊資本從36.325億元增加至43.125億元;同意三峽人壽注冊資本從10億元增加至約15.37億元;同意愛心人壽將注冊資本從20.2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7561億元;同意恒邦財險增加注冊資本3.03億元人民幣,由20.60億元人民幣變更為23.63億元。
從今年開年以來獲批增資或擬增資的險企股東名單中不難看出,國資股東頻頻“現身”。恒邦財險此次變更注冊資本,其第一大股東江西金融控股集團就是江西省首家國有全資金融控股集團,由江西省財政資產中心持股59.2%,而后者為江西省財政廳100%控股。
今年1月,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發布關于三峽人壽變更注冊資本的批復,公告內容顯示,三峽人壽增加注冊資本請示獲批,注冊資本從10億元增加至15.37億元。相關公告顯示,重慶渝富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增資26873.85萬股,并列為三峽人壽第一大股東。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增資,險企還普遍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補血”。2023年11月,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已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額1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債券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本公司資本,增強償付能力,為本公司的良性經營創造條件。
除資本補充債券外,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也受到險企追捧。2023年1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發布關于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同意其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2.7億元。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發布關于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同意其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元。此外,包括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險企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事項也在2023年獲批。
改善償付能力抗風險
為何險企頻頻增資“補血”?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的“陣痛期”尚未完全過去。自2022年初正式施行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以來,對保險業審慎監管的三支柱框架進行了修訂與完善,受其影響,部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
東興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上市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特別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幅較大,但仍顯著高于監管要求。相較之下,部分相對激進的中小保險公司在實施新規后,償付能力降幅較大。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2023年度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評估工作信息,2023年SARMRA(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要求與評估)評估結果顯示,保險公司普遍增強了風險管理意識,強化了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在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進步;部分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公司簡單照搬監管制度,不能因地制宜明確“重大”“核心”“定期”等內容的定量要求,部分公司資本規劃脫離實際情況,壓力測試情景設置不合理、測試結果分析利用不充分。
對于此次增資,在此前陽光人壽公開的計劃書中顯示,是為了保障公司償付能力穩定。根據陽光人壽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7.2%及178.48%,2023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AA。陽光人壽稱本次增資是為保障公司償付能力穩定。
物產中大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參與增資入股信泰人壽,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金融產業布局,推動保險資金跨周期、低成本優勢與公司養老服務產業的緊密結合,探索實踐“養老+保險”的業務模式,助力共富養老產業發展。此外,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基礎上,推動保險投資業務與公司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及新興產業投資融合發展,穩步提升公司金融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有業內專家表示,保險企業頻頻增資發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監管壓力和市場競爭的推動,也有內部業務拓展和償付能力提升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保險監管政策不斷收緊,保險企業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監管要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需要通過增資來擴大資本規模,從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保險企業需通過增資來補充資本。同時,保險企業在擴大業務規模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產品研發、渠道建設、品牌推廣等方面,通過增資,保險企業可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從而加速業務擴張,此外是提升償付能力,保險企業的償付能力是衡量其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保險企業增資后的資本實力將得到增強,進而提升其償付能力,可更好地保障客戶權益。(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