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個月五家上市險企實現保費約2.4萬億元
近日,A股五家上市險企先后披露前10個月保費數據。截至10月末,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合計保費收入23896.4億元,同比增長5.7%。整體上看,人身險保費普遍承壓,財產險保費增速延續分化態勢。
人身險:10月保費整體下降
人身險方面,前10個月,A股五家上市險企實現保費收入1.47萬億元。其中,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和人保壽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979億元、4088.8億元、2145.3億元、1529.2億元和945.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1%、7.1%、5.8%、2.6%以及9.9%。
從數據來看,A股五家上市險企前10個月保費均實現正增長,但是相較于9月末保費數據,各家公司人身險保費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僅10月單月,五家險企人身險業務均出現負增長。
10月,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單月保費收入191億元,同比下降6.4%;太保壽險保費收入為97.8億元,同比下降25.3%;平安人壽保費收入為262.3億元,同比下降1%;新華保險單月保費收入下降10.6%至100.1億元;人保壽險實現保費收入32.5億元,同比下降8.4%。
上市險企10月保費增速為何集體下降?華西證券認為,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客戶需求已在前期釋放,上市險企業務布局階段性聚焦2024年“開門紅”籌備工作,且9月通常是險企沖刺三季度業績的重要月份,存量保單基數相較前兩個月較大,由此帶來的續期保費較高。
除此之外,東吳證券認為,當前,行業仍處于預定利率調整后的業務消化期,業務數據仍在深度調整中,銀保渠道“報行合一”調整也在影響短期業務數據。今年10月,在金融監管總局舉行的2023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提出,將抓緊啟動個人代理渠道、經紀代理渠道的“報行合一”工作,同時,近段時間以來已向業內下發了《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強化產品備案管理。東吳證券認為,這一系列舉動核心目的仍是降低行業中長期負債成本,盡管短期可能影響業務數據,但長期來看,頭部公司將受益于競爭環境的改善。
今年,“開門紅”明顯提前,9月已有人身險公司開展“開門紅”工作。業內人士對2024年人身險業“開門紅”有哪些預期?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預計,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仍將實現正增長。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第一,需求端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調、權益市場波動的背景下,對保本儲蓄仍然具有旺盛需求,有利于驅動新單增長;第二,在“報行合一”背景下,預計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將得到有效壓降,從而推動產品價值率提升。
財產險:10月業務表現分化
財產險方面,“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398.2億元、2494億元和16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1.5%和11.7%。
前10個月,上市財產險公司保費均實現正增長,但10月單月表現有所分化。10月,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02.4億元、125.4億元、234.6億元,同比增長4%、10%、0%。
業內人士認為,平安產險保費表現可能是受非車業務拖累。根據應急管理部數據,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時空分異特征明顯,災情呈現“北重南輕、東重西輕”,直接經濟損失達3082.9億元,同比增長47.1%。這一因素導致全年非車業務承保盈利產生不確定性。
車險方面,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至10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1726.7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10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203.3萬輛,同比增長10.2%,環比增長0.7%,國內車市零售環比走強,購車消費需求有所釋放。新車銷量提升影響,疊加刺激汽車消費政策逐步加碼、車險市場費用競爭趨緩等因素,人保財險車險保費進一步增長,前10個月保費收入達到2296.1億元,同比增長5.5%;單月同比增長6.3%,與9月基本持平。
非車險方面,前10個月,人保財險意健險保費收入為865.8億元,同比增長4.5%;農險保費收入為545.1億元,同比增長14.9%;責任險保費收入為297.7億元,同比增長4%;企財險保費收入為145億元,同比增長5.7%;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為47.7億元,同比增長4.5%;貨運險保費收入為44.9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他險種保費收入為155.9億元,同比增長37.3%,累計保費呈現較好增長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單月,人保財險的非車險保費同比增速整體下降3.4%,主要是由于意健險(-9.8%)、農險(-21.5%)增速承壓所致。不過,國聯證券表示,由于10月自然災害的發生頻次較三季度顯著改善,預計財產險公司2023年全年的綜合成本率有望得到邊際改善。同時,當前財產險行業已經步入了精細化管理紅利釋放期,頭部險企憑借數據優勢、定價優勢、管理優勢可能進一步夯實領先地位。
華西證券認為,鑒于頭部財產險公司在定價、成本管控能力上優勢凸顯以及對細分非車險品種的持續布局,全年來看,頭部財產險公司承保盈利表現將更為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