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發聲!事關房貸首付比例、利率
1月25日,國新辦舉行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多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繼續引導支持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相當部分較高風險中小銀行的風險已經大幅收斂,改革化險成效正在顯現。
大力支持房地產產業
“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也息息相關,金融業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持。”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說。
肖遠企介紹,截至目前,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分別為12.3萬億元和38.3萬億元,2023年分別發放開發貸款3萬億元、住房按揭貸款6.4萬億元,兩項加起來將近10萬億元。截至2023年末,銀行購買房企債券余額4275億元。2023年,銀行向房地產企業提供并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兩項總和超過1萬億元。在保交樓方面,截至2023年底,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絕大部分都已投放到項目,商業銀行還提供了相應商業配套融資,確保“保交樓”任務完成。
進一步優化房貸首付比例、利率
肖遠企透露,近期還將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近期,我們還將召開相關工作部署會,要求銀行盡快行動起來,在城市人民政府牽頭協調下,與住建部門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二是指導金融機構落實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要求。
三是要繼續做好個人住房貸款金融服務。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門,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
四是指導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平急兩用”重大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并且要求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平穩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介紹,2023年,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和主要業務平穩增長。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2023年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
去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
劉志清介紹,初步統計,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62%。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保持處置力度。
2023年商業銀行凈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增加4768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05.1%,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15.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其中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17.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7%。商業銀行杠桿率6.8%,保持穩健水平。保險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2023年末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96.5%和127.8%。
劉志清表示,在監管部門大力推動下,銀行機構連續多年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清收力度。2017年以來,累計處置銀行不良資產達18萬億元。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引導支持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著力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成效正顯現
肖遠企表示,從全國范圍看,當前中小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都保持穩定,資本實力顯著增強。風險較高的中小銀行數量、不良資產總額,無論是占整個銀行業的比例,還是占中小銀行體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整體上,多措并舉、穩妥有序化解和處置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其中有相當部分這種銀行的風險已經大幅收斂,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經營,改革化險成效正在顯現。
肖遠企透露,合力做好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防控,不斷提升中小銀行經營管理水平,重點從幾方面發力:一是強化公司治理,特別是要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二是選配選優地方中小銀行的高管和關鍵崗位的重要人員,要求大型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一些頭部中小銀行,向其他地方中小銀行輸送人才、輸送技術;三是分類施策深化改革;四是督促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五是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
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
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尹江鰲表示,下一步將推動保險機構發揮保險保障優勢,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為抓手,積極滿足新產業、新業態人員養老保障需求。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產品供給,針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特點,研究完善相關業務監管規則。及時總結經驗,持續推進商業養老金融試點。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轉型發展,引導推動公司發揮專業優勢,更好參與和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