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指數”正式發布,助力優化縣域金融生態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縣域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客觀有效評價縣域金融生態狀況?2月29日,在由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下稱“金服會”)與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會議上,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發布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指數(臨平指數)”提供了重要評價工具。
在本次“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專題研討會”上發布的這一指數,從金融生態主體成長性、生態服務普惠性、生態基礎穩定性等五個方面測度了縣域金融生態的綜合發展水平,率先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健康程度評價體系,為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優化提供了方向指引。
金服會主任,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表示,“臨平指數”既是從金融看社會,也是從社會看金融,充分體現了金融的社會價值功能性,是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優化的導航儀、指南針。未來,將共同探索“臨平指數”的復制應用和迭代升級,指數的測度也將向更大的范圍推廣,希望“臨平指數”能夠逐步加快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國。
觀當下科學評價縣域金融生態
縣域金融生態是我國整體金融生態的基礎單元,建立一套有效的評價體系對指引縣域金融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優化金融生態建設,將有助于推動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并能有效破解當前縣域治理中的一些重點難題。
近年來,金服會聯合杭州市臨平區,積極試點創建“臨平綜合金融服務示范區”,立足于縣域需求,聚合各種力量來共同探索綜合金融服務生態建設,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整套打法舉措工具。其中受金服會委托,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構建并發布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指數(臨平指數),為縣域綜合金融生態質量提供了評價標準,是區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模式的理論總結和升華。
據了解,“臨平指數”包括金融生態主體成長性、生態服務普惠性、生態基礎穩定性、生態模式創新性和生態關系可持續性這5個一級指標,并進一步細分為生態主體規模、實體經濟穩定性等12個二級指標,以及區域公益金融融資總額、產業增加值能耗效率等37個三級指標。在確定指數的指標體系后,根據數量型指數的編制方法,分步驟進行計算,最終得出不同報告期相應的指數值,全面精確測度縣域金融生態的綜合發展水平。
專家組首次以臨平區為樣板,測度了相應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指數。根據指數的總體測度結果來看,過去兩年以來,臨平金融生態實現了各類主體的不斷壯大、金融服務深度的不斷拓展、生態基礎的不斷完善、生態模式的創新提升和生態關系的持續改進,臨平綜合金融生態指數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102.1上升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112.8。作為浙江經濟強省中最年輕的行政區之一,臨平在綜合金融生態的各個方面展現了良好的韌性和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證券與期貨研究所所長蔣岳祥指出,指數通過對當地金融生態的客觀量化評價,能夠為政府、監管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區域經濟金融政策的規劃、制定和評價。“臨平指數”基于金融生態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視角,跳出金融看金融,可以說是國內金融業不斷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見未來提示縣域金融生態關注點
評價不是目的,而是改進和提升的基礎。“臨平指數”發布者、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義中表示,結合縣域綜合金融生態指數體系分析,今后一段時間,以臨平區為代表的浙江省內區縣在金融生態發展過程中,有以下幾方面需要重點關注。
首先,要不斷增強金融生態的活力和韌性,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次,要樹立金融向善的生態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金融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統一;再者,要統籌好防風險和促發展之間的平衡,以金融力量持續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作為臨平綜合金融服務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指數不僅是一種評價手段,也是對未來區域綜合金融優化發展的一種重要指引,能夠為金融業不斷發展,走向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提供重要的助力。”蔣岳祥認為。
與會專家表示,這次在臨平區的試點測度體現指數模型充分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比性,未來可以借助浙江省數字化發展的優勢,將指數的測度逐步向更大的范圍進行推廣,為各個地方政府充分了解當地金融生態的綜合發展狀況提供直觀、量化的重要工具抓手。
據悉,下一步,“縣域綜合金融生態指數”的編制工作將進一步吸收與會各方意見建議,保持迭代更新,不斷擴大測算范圍,爭取形成對各個區縣建設“金融生態優質區”的評價和指導,?更好地為縣域綜合金融生態的優化起到定向作用,為助力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貢獻“浙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