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科技科創板被否轉戰港交所毛利率連年下滑5年累虧超20億、研發人員減少30%
專題:太美醫療港股IPO:折戟科創板后轉戰港股連年虧損仍獲騰訊等機構追加融資
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A股科創板上市計劃擱淺后,太美科技對于上市的渴望仍未停息,將目光轉向港交所。
近期,太美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港股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為其聯席保薦人。3月,太美科技獲證監會問詢,要求出具補充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太美科技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21年12月,太美科技曾申報上交所科創板IPO,彼時上交所對其進行了3輪問詢,公司兩度更新財報信息,但最終卻并未能成功登陸科創板。2023年3月,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太美科技首發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未能過會。
上市被否的背后,在于太美科技連年虧損,毛利率下滑持續經營能力存疑、核心技術對于生產經營是否重要貢獻、數據安全等諸多類型問題。而科創板折戟一年后再沖刺港股,太美科技的上述問題得到解決了嗎?
從近期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太美科技不僅營收增速已明顯放緩,且仍陷于虧損中,近5年的時間里累計虧損超20億元。在這背后,是太美科技的毛利率接連下滑,從2019年的45.59%減少至2023年三季度的30.16%,研發人員減少30%,SaaS客戶群體也明顯減少。
毛利率連年下滑5年累虧超20億裁員優化后不再募資買樓
太美科技是一家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數字化協作平臺、云端軟件以及數字化服務,應用場景覆蓋臨床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鏈接了制藥企業、醫院、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患者、監管機構等等。招股書中,太美科技表示其收入來自銷售云端軟件以及提供數字化服務,其中云端軟件包括SaaS產品及定制軟件以及相關技術支持;數字化服務主要包括數字化臨床研究服務及IRC服務。
成立于2013年的太美科技距今已超過10年,但從最近披露的招股書來看,近年來不僅收入增速明顯放緩,也仍未擺脫虧損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