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禾生物再遞表:突擊入股剛好達標?現金流持續為負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近期二遞表港交所的IPO公司似有扎堆的情況。
2月9日,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禾國內)遞表港交所,擬主板IPO,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盛禾生物的國內運營主體為盛禾(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盛禾生物曾于2023年8月首次遞表。此番為公司第二次向港股市場發起沖擊。
01
持續虧損,商業化仍是未知數
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用于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生物制劑的臨床階段生物制藥公司。公司擁有三種核心產品,即IAP0971、IAE0972及IAH0968,均為內部研發。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盛禾生物有九種管線產品,除核心產品外,其中三種處于臨床階段,亦專注于癌癥治療。
據招股書介紹,IAP0971及IAE0972均為抗體細胞因子,盛禾生物已完成針對晚期實體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及結直腸癌的I期臨床試驗。IAH0968是一種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增強型單克隆抗體(‘mAb’)。公司已啟動針對腸道癌(‘BTC’)及CRC的II期臨床試驗。
為完成候選藥物的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等,盛禾生物需花費大量資金開發。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400萬元、5320萬元和3390萬元。
不過,公司方面也表示,臨床藥物的開發過程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盛禾生物的所有候選藥物均處于研發階段,所有產品尚未獲批準進行商業化銷售,公司尚未開始產生任何收入。
從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九個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盛禾生物的營收主要包括政府補助、銀行利息、合約生產服務銷售收入等,分別錄得322.4萬元、1379.5萬元和1622.3萬元,當期虧損分別為7063.2萬元、5198.8萬元及7540.5萬元。兩年六個月的時間,盛禾生物累積虧損1.98億元。
在招股書中,盛禾生物強調,倘公司未能向監管機構證明候選藥物的安全性及療效,或候選藥物在其他方面沒有產生積極的結果,公司可能在完成候選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方面產生額外的成本或出現延遲,甚至可能最終無法完成候選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無法保證公司最終能夠成功開發和銷售公司的核心產品或公司的任何管線產品。
02
突擊入股剛好達標?現金流持續為負
一邊是尚未開始產生任何收入,另一邊公司方面不得不繼續投入一定的研發費用,顯然對公司的現金流等情況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
2023年5月,盛禾生物完成了A輪融資,引入了倚鋒安盛及倚鋒安禾等投資者訂立股份認購協議。其中,倚鋒安盛及倚鋒安禾分別以1.4億元、7000萬元認購5833.33股、2916.67股股份,分別擁有盛禾生物9.93%及4.96%的股權。
2023年8月,盛禾生物向北京越禾發出認股權證,據此,北京越禾有權以總代價6018萬元或等值美元認購不超過501.5萬股A輪優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