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曹阿民:強化大學科技園創新策源功能
2024年是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曹阿民履職的第七個年頭。長期關注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等領域,他始終堅持實地調研、務實的議政建言、勤勉的工作作風,持續將科技的硬核屬性與民生的溫度相契合。
“您提出‘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專項’等建議,對促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將指導各地進一步強化數據賦能,提高社區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相關稅收政策研究,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資發展”……2023年,曹阿民帶到全國兩會的提案,得到科技部、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國證監會等多部委的重視和反饋。
今年,曹阿民扎實調研,持續深入長期關注研究的領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遞交三份提案,分別是《關于強化大學科技園策源能力與平臺輻射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通的提案》《關于持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快構建一體化城鄉均衡的長三角區域發展共同體的提案》《關于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協同聯動、推進沿江區域水環境高水平共保聯治的提案》。
提升大學科技園原創能力
在2023年的委員履職調研中,曹阿民發現,中科大的科創成果溢出效應在推動合肥科創發展中引人注目,生動敘述了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的互動故事。清華啟迪深度融入長三角科創布局與業務拓展,上海“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與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的產教融合,這些案例為未來大學科技園通過參與構建科創共同體推動建設區域發展共同體的可行路徑。
此外,在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下,對標建設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面向加快融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新要求,曹阿民在調研中發現,現有的大學科技園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大學和科技園兩者的深度互動少;大學科技園的探索在助力推動“破五唯”、立新標方面缺乏好的手段和路徑,利用高等學校的國家、省市科創資源更好服務區域民營和科創小微企業的能力不強等。
為此,曹阿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發布大學科技園年度發展報告,加強大學科技園,特別是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宣傳,面向大學科技園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引導大學科技園與所在地區、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在經濟先發地區,通過政策牽引發揮大學科技園連通高水平大學的優勢,創新豐富面向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產品,更好強化大學科技園的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大學科技園在高科技領域的原創能力,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是建議在“破五唯”、立新標方面,通過大學科技園推動產業創新和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內各類人才的長處,鼓勵學校教師和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先立后破,推動建設多元均衡的人才評價體制。
三是建議加強政策引導建設面向高質量轉型發展需求并融入區域發展的特色概念驗證中心和專業化中試服務體系。更好發揮大學科技園與高等學校和社會企業連通的平臺作用,組織高等學校的開放科研儀器設備以及其他支撐服務平臺,有序向民營企業和社會小微創新創業企業開放共享,更好發揮高等學校和大學科技園的社會服務功能。
持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與此同時,曹阿民帶來兩份與長三角區域發展相關的提案。
在持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快構建一體化城鄉均衡的長三角區域發展共同體方面,一是建議加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行以來的經驗總結,指導加大省級財政向區(縣)級政府專項轉移支持力度,鞏固長護險實施以來對重度失能城鄉居民的兜底保障,量力而行,并適時逐步提升中度失能高齡純老、孤老、失獨家庭的保障。多措并舉強化長護險的保障投入資金來源,指導創新金融保險產品,研究鼓勵城鎮集體經濟支持長護險的路徑。
二是建議在以醫保為基礎的長護險城市,面向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現有長護險分級評估標準,及早謀劃與未來長護險基金預期規模匹配的分級評估標準和第三方社會服務指針,加快形成分級評定標準中長期相對一致、護理服務水平穩定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三是加強長護險服務提供商和質量監督方在數字賦能護理服務領域的指導,尤其在數字化系統中保護失能人員的隱私和人格尊嚴。加強參與護理失能人員家屬的專業技能培訓和長護險資金補貼支持,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數字化便民長護險業務設施等。
此外,在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協同聯動、推進沿江區域水環境高水平共保聯治方面,建議進一步加快長三角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轉型發展聯合指導,加強區域內生態價值向市場價值轉化示范的引領;前瞻研究未來在長三角區域建設鐵路貨運專線及區域性物流節點網絡的可行性;探索區域內一體化水資源存儲水庫群和跨區域調運的管網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