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如何保持沖勁?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建議與數字化業務深度結合
在大模型觸發驚人能力的同時,內容侵權、數據安全、文本污染等陰暗面也逐漸浮出水面。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圖源:360集團
3月3日,從360集團方面獲悉,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將攜三份提案上會,分別關注數字安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發展及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三大方向。
周鴻祎表示,三份提案聚焦安全和人工智能“兩件事”,一方面為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筑牢底座,一方面推動產業數字化向智能化升級,邁向數字化的頂峰。
2023年,大模型重新打開了一眾科技公司競爭的局面,無論是互聯網大廠還是獨角獸企業,都在爭分奪秒地推出自家的頭牌產品。
一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國內發布的大模型多達238個,較同年6月翻了整整3倍。
不過,在大模型觸發驚人能力的同時,內容侵權、數據安全、文本污染等陰暗面也逐漸浮出水面。
據了解,絕大部分企業對于內部敏感數據的使用有所顧慮,比如產品設計、技術架構、核心代碼、制造工藝、配方、客戶隱私,會議紀要,戰略文檔,業務規劃,商業邏輯等,一定要保留在內部,特別是對于國央企、金融、能源、大型集團企業、先進制造等數據敏感性較高的行業而言。
在周鴻祎看來,國內大模型企業不熟悉內容安全、數據安全、科技倫理、網絡安全等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挑戰;另一方面,大部分安全公司又很少真正有能力深入大模型研究,上述兩方面原因導致國內大模型安全領域成為整個產業鏈的薄弱環節。
對此,周鴻祎建議國家更加重視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給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業專項扶持政策,更好發揮其解決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的重要作用。
另外,從整個通用大模型領域來看,如何展開全面細致的AI安全測評,缺乏一套易用和標準化的評測工具和規則。
周鴻祎建議,國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標準體系,推動通用大模型開展安全評測、接入安全服務,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風險。此外,政府、央國企與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業,可以在大模型安全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區別于海外大模型發家于通用領域,過去一年,中國推出的大模型將目光放在了產業上。越來越多的團隊,繞過激烈的C端競爭,專注大模型對千行百業的賦能。無論是大廠,還是垂直廠商,AI+行業解決方案已是標配。
在周鴻祎看來,大模型的垂直化、產業化發展離不開場景、知識和業務融合三大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央國企需要率先提供更多應用場景,聚焦“小切口,大縱深”,推動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落地。而企業要做的是,在定制AI前,做好知識管理,將企業大數據平臺升級為企業知識平臺。
對于大模型在2024年的發展態勢,周鴻祎也進行了一番展望。
他認為,2024年是大模型應用場景元年,在許多垂直領域,其實不需要千億規模的大模型,百億大模型足夠賦能百行千業,中國發展大模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應該是借助產業和場景的優勢,將大模型與業務流程、產品功能相結合,尋求多場景應用、垂直化和產業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