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舉措、強服務北京民企發展駛入“快車道”
隨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相關政策正加速落地,一批民營科技企業駛入“快車道”。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在北京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信心不斷增強,不少企業在市場實踐中收獲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如今北京民營企業正在把自身特色與首都優勢、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相結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的背景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
產業創新“出題者”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出臺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提出:“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建立獨角獸企業服務庫、為企業量身定制創新發展支持方案并給予資金支持,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新增掛牌倍增”行動,極大助力了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優化業務布局、拓展融資渠道。
北京佳訊飛鴻(300213)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訊飛鴻”)就是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佳訊飛鴻是國內領先的智慧指揮調度全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長期專注新ICT技術在智慧指揮調度領域的創新應用,核心業務主要涉及鐵路、軌道交通、國防、能源、政企、海關等行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運營解決方案,目前公司擁有29家參控股公司,員工1000余人,為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佳訊飛鴻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主營業務做強做精,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佳訊飛鴻董事長兼總裁林菁對記者談到,2017年佳訊飛鴻成立智能科技研究院,先后參與軌道交通安全大數據實驗室、先進軌道交通智慧指揮調度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寬帶移動信息通信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等項目。佳訊飛鴻智能科技研究院發布多項針對垂直行業技術、應用的白皮書,多人入選政府和行業專家庫。
在與政府聯合研發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并非僅是人們印象中的承包商,而更多是產業技術創新的“出題者”,北京市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氫能等領域,鼓勵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梳理堵點卡點難題,形成重大攻關任務需求清單。圍繞前沿技術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鼓勵民營科技型骨干企業聯合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研究提出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問題需求清單。這些舉措讓企業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筑牢產業鏈安全
記者了解到,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諸多難題,相關部門展開針對性的一對一服務,令企業迸發出極大的發展潛力,北京漢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飛科技”)便是其中代表。
位于順義區的漢飛科技是區級“服務包”企業,順義區為該公司配齊了行業、服務、屬地等四類“管家”,“一對一”開展服務。而這并非個例,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提出以更大力度優化涉企服務,比如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用好“服務包”和12345企業服務熱線等機制,讓民營企業敢投資、能發展、得保護。
貼心的政策扶持也換來了可觀的回報,漢飛科技不斷為中國航空產業鏈的韌性與安全添磚加瓦。漢飛科技總經理梅紹華對記者介紹稱,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長期以來被少數國家嚴密封鎖。漢飛科技在世界上首次發明漢飛渦輪葉片自適應加工算法、數字孿生加工算法和等量加工(無余量)加工算法,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了航空發動機兩大核心技術和裝備:渦輪葉片氣膜孔自適應加工技術和裝備、整體葉盤微應力多軸復合加工技術和裝備。2021年,漢飛科技投資2億元并研制出多軸電加工機床、數控系統、工業軟件、數據采集和三維建模系統,建成了中國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航發單晶渦輪葉片數字化加工制造生產線,產品合格率達99%以上,一舉打破國際封鎖。
梅紹華談到,漢飛科技的先進多軸電加工機床等關鍵設備、數控系統、數據采集和三維建模設備、數字孿生等工業軟件均為自主研制,軟硬兼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可控。漢飛科技在向客戶交付產品的同時,向客戶交付該產品的數字孿生體,包括物理體的身份證號(標識碼)、三維數模和數據包,為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筑牢屏障。
京津冀協同拓展新空間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加快“六鏈五群”產業布局,支持民營企業成為鏈主和產業鏈關鍵節點。鼓勵創新鏈主企業和領軍企業參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鏈協作。協同建設概念認證、中試熟化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聯合繪制服務平臺地圖,促進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內加速轉化。
舉例來說,目前京津冀產業協同“織網工程”,將圍繞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構建、交通、生態和產業協同等重點領域,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支持民營企業拓展市場新空間。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也不斷加快,在土地使用方面給了民營企業充足的保障,北京市實行適應民營企業用地需求的產業鏈供地政策,支持各區對產業鏈關聯項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實行集中供應。深化產業用地彈性供地機制,保障民間投資產業項目用地需求。對實施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項目及縱向設置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內容的,探索分層設定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在這方面,北京市也給予了充分的政策幫扶,例如統籌優化人才政策,加大對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區域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子女教育等支持保障。加大對民營企業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的評選認定、工作居留等服務力度。賦予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權,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開展自主評審。
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落細落實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積極協調推動解決企業提出的個性、共性問題訴求,切實推動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等政策舉措落地見效,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