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建機場不能越來越“大而遠”,民航淡旺季差距有待縮小
專題:穩中求進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界面新聞記者|薛冰冰
“大家都有感受,現在不少機場越建越遠、越修越大。這是國內機場建設比較突出的兩點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兩會召開前夕,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向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作了提案分享。
他表示,將機場作為民眾日常生活所需,而不是一個城市的地標、面子工程,反而會對地方經濟增長帶來更多益處。
界面新聞了解到,今年是王煜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七年,近年來他的眾多提案都是圍繞民航行業復蘇的話題展開。例如,2022年的精準防疫、綠色機場、民航金融扶持、低油耗激勵等4項提案與建議;2023年的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消費者信心、一線員工信心,通過“三個信心”提振經濟。
2024年王煜帶來的兩會提案共有5份,其中有三份都是與民航基建相關,包括加大中西部地區機場建設;不盲目貪大求全,避免將機場越修越遠、越建越大;縮短飛機過站時間,提高機場近機位廊橋利用率。
中國不需要那么多樞紐機場
“只要是省會城市,建機場時不約而同就要建樞紐機場。”王煜認為,樞紐機場對配套設施、占地面積等要求都很高,不是每個城市都適合興建大型樞紐機場。機場的定位要依據人口分布、周邊環境、經濟發展程度進行綜合考量。
據界面新聞了解,樞紐機場發展的本質是中轉,中轉率也是反映一座樞紐機場功能和服務水平的核心指標,如國內轉國內、國內轉國際。旅客可以通過樞紐機場的航班中轉輻射快捷地抵達目的地機場。
但是部分城市建成樞紐機場后,中轉航班占比很低,甚至是個位數。王煜稱,中國不需要那么多樞紐機場,有幾個重點的大型樞紐機場即可。根據客觀條件,圍繞點對點的旅客修建“小而美”的機場,離市區近一點、效率高一點,這才是最好的。
今年2月底,民航局剛發布了《新時代新征程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行動綱要》。當中就提出,到2035年建成航空運輸強國,打造3-4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運輸機場400個左右。而截至目前,我國民用運輸機場數量為259個。這意味著,接下來10年左右我國還會有140多個新機場相繼落成。
關于新機場的興建,王煜稱,希望能夠加大中西部地區機場建設的投入。他提到,中西部地區人口密度低,高鐵的高運能優勢很難發揮出來。此外,中西部地區要穿山越嶺,高速鐵路每公里造價至少在四、五個億。而且中西部地域遼闊,有的縣之間相隔上百公里,建一個高鐵少則幾百億、動輒上千億。
如果在同一個地方修建機場,只需三公里跑道、再加上2000平方米的候機樓,不會占用過多土地資源,整個工程花銷及后期維護成本也要低很多。
春秋航空為何盈利創新高?
除了兩會提案相關的內容以外,王煜還在介紹會上回答了媒體記者關于春秋航空企業運行方面的問題。
過去的一年民航市場加快復蘇,民航局數據披露,2023年全行業大幅減虧1872億元。第三季度時,在“最熱暑運”以及9月底“最熱黃金周”的加持下,國內七家上市航司還實現疫情以來首次集體盈利。但從全年來看,大多數航司仍未能扭虧為盈。
春秋航空是僅有的三家盈利航司之一,當年凈利潤預計達到21億元至24億元。不僅刷新公司近十年來的利潤紀錄,而且利潤額是其余兩家盈利航司的3到7倍左右,一舉創造了業內盈利神話。
對此,王煜表示,2023年整個民航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春秋航空每個季度的恢復都超過了前面一個季度,呈現遞增式的復蘇。根據旺盛的市場走勢,春秋航空及時調整運力部署,在蘭州、大連、沈陽等公司幾個主要基地加大運力投放。此外,珠三角地區以及新疆、甘肅、青海、銀川整個西北地區,春秋航空執行的航班、投放運力也比疫情前大大加強。
“我們的核心就是圍繞個人出行、旅游出行投放運力。最后也確實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看到客流非常迅猛,公司實現了增收創收。”王煜稱。
出境航線方面,王煜補充提到,目前春秋航空每周往返泰國的航班達到100多班,等到3月底民航換季后,可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70%-80%左右。航班量恢復的同時,從旅客端來看,整個航班的客座率也在顯著提升。
作為國內低成本航司的龍頭,“省錢”更是春秋航空盈利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王煜表示,目前春秋航空更多地通過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減少差錯、提高效率,進而實現成本的大幅降低。
王煜解釋稱,民航業保障環節復雜,如飛機維修、空管指揮、地面和空中旅客服務等,各環節就像一個手表的多齒輪運轉,對精密度要求很高。所以,民航業的發展一定是越來越依靠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方式來實現。
關于公司成本控制的效果,王煜透露,現在航空燃油價格還是比較高,但是不考慮航油成本的影響,春秋航空扣油成本已經遠遠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民航市場淡旺季差距愈發拉大
“我們觀察到,2023年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來到現在,民航業的淡旺季差異在拉大,也就是‘旺季更旺,淡季更淡’。”王煜向界面新聞表示,與疫情前相比,這是當前整個民航市場較為突出的一個特點。
從旺季表現來看,王煜稱,市場流量爆點不僅集中在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游等。“以剛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為例,我們觀察到,西北、西南也有很多熱門旅游目的地。此外,吃貨們會飛往汕頭、揭陽等。去南昌的航線也表現不錯,南昌機場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機場,但是往來客流也非常多。”
春秋航空日前舉行的2024春運情況交流會議也透露,從流量上看,2024年春運是“史上最好的春運”。春秋航空自身的運力投放較2019年增加40%,經營表現上總體超預期。尤其國內需求非常強勁,逐步推高了價格和預訂率,部分航線有明顯的票價二次上漲情況。
不過,王煜同時提到,由于我國國際航班恢復進度相對滯后,和疫情前的水平比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進入淡季的時候,原來很多投放到國際市場的運力只能在國內飛,導致供需關系不平衡、運力過剩,因此淡季會更加冷清。“隨著我們經濟不斷復蘇,以及國際航線的逐漸恢復和開辟,相信供需關系會越來越均衡。”
關于2024年全年票價走勢的判斷,春秋航空交流會議上表示,考慮到今年的國內航班量沒有分階段恢復的安排,價格也比較市場化,因此全年客座率和航班量的表現會更好一些。但是價格可能會有一定調整,尤其淡季和平季的票價目前比較難做預測,還需要看3月份之后的商務情況。
此外,國際航線的恢復速度和力度,如果和預期一致甚至超預期,寬體機會逐步往外投放,對國內的票價會有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