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行長魏革軍:引導增加民營企業融資供給營造科創金融良好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孫璐璐秦燕玲
2024年全國兩會臨近,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何新進展、如何加強金融法治建設……這些話題都有望成為兩會期間金融領域代表委員、媒體聚焦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魏革軍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詳談今年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發展,以及穩地產、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等金融防風險政策安排。
魏革軍透露,今年將繼續推動西安申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探索運用支小再貸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構建“股貸債保”聯動發展的科創金融生態體系,營造科創金融改革創新的良好環境。此外,陜西地區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高風險機構數量保持在個位,截至目前,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對25家機構開展了存款保險早期糾正,基本上完成早糾目標。
引導增加民營企業融資供給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制定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開展“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三年專項行動,請問陜西的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如何?目前融資三年專項行動有何進展?
魏革軍: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陜西來看,截至2023年9月底,陜西省實有經營主體571.01萬戶,其中民營經濟主體占比95.4%;民營經濟主體注冊資本占比66.27%;2023年陜西省非公經濟GDP占比50.5%,對經濟的貢獻穩居半壁江山。
近年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支持力度。2023年向124家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低成本資金超950億元,向43家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資金3.18億元,帶動普惠領域貸款增長。
二是完善民營經濟金融支持政策。牽頭五部門制定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整合融資、獎補、擔保、考核、風險補償政策,引導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圍繞民營經濟重點領域,探索建立公司金融顧問制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三是持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三年專項行動”,2023年度支持合作銀行發放貸款2505億元,支持中小微企業9.83萬戶。深化“秦信融”征信平臺推廣應用,促成融資1459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在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還會出臺哪些政策舉措?
魏革軍:今年,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繼續按照有關政策要求,一是在總量上,引導增加民營企業融資供給。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作用,引導增加對民營、小微等領域的信貸供給。
二是在結構上,著力增強對民營經濟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聚焦“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等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分層分類的公司金融顧問體系,提高金融政策覆蓋面。
三是在機制上,持續推動信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廣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應用,強化“秦信融”地方征信平臺的推廣應用。
四是在政策協同上,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與風險補償、融資擔保、貼息獎補等政策合力,優化民營經濟融資環境;加強與產業部門合作,深入推進產業鏈金融工作,便利上下游民營企業融資。
證券時報記者:為繼續推動西安申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今年在支持科創金融發展方面還會有哪些工作安排?
魏革軍:近年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配合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申建西安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著眼于金融、科技、產業的良性循環和互動,堅持邊申報邊建設,加快探索構建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圍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持續優化科創金融服務環境;加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撬動,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等領域的科技型企業信貸投放;加強監測和信貸引導,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融資對接,提升服務水平;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發行科創票據融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總行和陜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進一步探索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有效途徑,落實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探索運用支小再貸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構建“股貸債保”聯動發展的科創金融生態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營造科創金融改革創新的良好環境。
金融機構化險工作
取得階段性成效
證券時報記者:在推動高風險中小機構改革化險方面,陜西取得了哪些進展?
魏革軍: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對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協同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壓實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在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多渠道補充資本的同時,通過成立地市級農商銀行、變更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等改革措施,持續提升中小銀行風險抵御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水平。2023年上半年,陜西146家地方法人銀行央行評級結果顯示,高風險機構數量保持在個位,資產占比0.55%,風險化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證券時報記者:陜西是否納入了對增量高風險機構開展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與存款保險早期糾正有何關系?
魏革軍:開展增量高風險機構硬約束早期糾正,對有效控制金融風險、避免風險擴大和蔓延、提升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陜西省尚未納入增量高風險機構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持續加強與相關部門在早期干預、強制處置、必要管控和接管、追責問責等方面的合作探索,為今后加入試點創造良好基礎。
2015年施行的《存款保險條例》對存款保險早期糾正作出了規定,在加快問題投保機構風險處置、優化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約束力不足。相比之下,增量高風險機構硬約束早期糾正實行“限期糾正”,做到“不糾正即處置”,不使高風險機構淤積。截至目前,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對25家機構開展了存款保險早期糾正,基本上完成早糾目標。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存款保險早期糾正機制,規范采取早期糾正措施,為開展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積累經驗。
證券時報記者:為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在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房企合理融資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今年是否會有增量支持政策出臺?
魏革軍:去年以來,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積極落實房地產金融政策,有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是保持房地產貸款平穩有序。指導金融機構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2024年1月末,陜西省房地產貸款余額1.35萬億元,同比增長6.21%,增速較上年回升1.43個百分點。二是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指導陜西省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將全省首付比例和利率均降至全國下限,具體為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別為20%、30%,利率分別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20基點(BP)、LPR+20BP。三是有序調整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制定具體操作細則,發布公告向客戶宣傳政策,以電子化批量操作為客戶提供便利服務。全省金融機構完成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合計173萬筆、7153億元,平均降幅0.69個百分點,每年可向購房家庭讓利約50億元。
下一步,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因城施策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保持轄內房地產信貸投放平穩有序,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用好新增抵押補充貸款額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建設。
跨境人民幣使用增速高
證券時報記者:2023年陜西跨境人民幣業務增勢良好,請問去年能取得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今年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還會有哪些工作安排和計劃?
魏革軍:2023年,在政銀企合力推動下,陜西人民幣跨境使用再創佳績,跨境人民幣結算983.45億元,同比增長62.16%,其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幣跨境收付創歷史新高,達394.74億元,同比增長113.83%,增速位居全國第三。2023年陜西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一是規避匯率風險,企業使用主動性顯著提高。跨境人民幣可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節省匯兌成本、提高資金效率。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合省商務廳成立跨境人民幣工作專班,推動重點產業及縣域企業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上形成示范效應。“頭雁”引領“群雁”齊飛,2023年陜西開展跨境人民幣企業數2584家,同比增長31.37%。
二是優化金融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提升。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在全省建設30家“跨境人民幣示范網點”,推出減費讓利特色服務,降低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準入門檻,擴大政策惠及面,讓更多企業享受便利化服務。
三是促進互聯互通,跨境人民幣同業合作達到新高度。落實中國-中亞峰會精神,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指導陜西金融機構與烏茲別克斯坦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機構開辟同業合作新路徑,新增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6戶。2023年陜西與中亞五國人民幣跨境收付14.54億元,同比增長209.15%。
下一步,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將進一步深化政府部門合作,指導銀行不斷優化業務流程、豐富服務場景、創新產品模式,持續提升跨境人民幣服務質效,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營造良好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