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科技—農業—金融”良性循環是鄉村振興必由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科技—農業—金融”良性循環
是鄉村振興必由之路
今年是劉永好第32次參加全國兩會。此前,他已經提交了超過200份提案議案。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000876)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他準備了6份提案,主要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強國建設等方面。
對重點行業頭部企業
建立綠色溝通機制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代表,劉永好一直關注民營經濟。今年,劉永好擬提交一份關于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受內外部環境影響,近年來民營經濟活力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劉永好說。
劉永好建議政府和頭部企業建立綠色溝通機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增強民營頭部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能力。
“當前網絡自媒體發達,一些‘帶節奏’‘博流量’的網絡行為很容易給企業造成輿情沖擊,并對相關企業帶來不良影響,建議進一步規范輿情管理,讓企業安心經營、專心發展。”劉永好表示。
劉永好還建議,對符合條件企業給予特殊時期的金融和資金支持,不在特殊困難時期抽貸,在新增貸款和發債擔保增信方面給予支持。此外,產業調整政策出臺前多征求相關方的意見,避免對行業和相關企業造成大的沖擊。
“在體量大、影響大的行業,要充分重視政策出臺前的預溝通,讓相關企業和機構了解政策調整的目的和措施,以及可能會產生的積極或負面的影響,提出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推動解決困難的合力,降低政策出臺后的曲解和沖擊。”劉永好說。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
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
“我是從事農業產業的,我們在農業領域已經耕耘了40多年。”劉永好表示,他今年準備了多份與“三農”相關的提案。
劉永好認為,從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國際科技競爭新態勢來看,“科技—農業—金融”良性循環已成為推進農業強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他建議,鼓勵并發動企業積極參與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金融創新,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資農業科技;鼓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
在利用數字技術為畜牧業節糧提效方面,劉永好建議,加快數字化生物育種創新體系布局;支持自主化營養數據庫、配方軟件的開發應用;加強數字化畜禽養殖平臺和智能裝備研發推廣。
在強化鄉村人才培養、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方面,劉永好建議,引導農業院校加強學科建設,滿足新時期鄉村產業發展需要;拓寬鄉村產業空間,鼓勵支持年輕人就地創業就業,把人才留在鄉村;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鄉村人才培訓,共同打造可持續、可復制的鄉村人才能力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