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化董事長李凡榮:多措并舉推動我國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化董事長李凡榮:
多措并舉推動我國數字農業
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建設,將信息化、智能化創新成果加速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是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苯眨珖f委員,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李凡榮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作為擔負促進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化工新材料補短板重大使命的中央企業,中國中化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為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業強國建設作出“中化貢獻”。
今年全國兩會,李凡榮將圍繞支持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業農村數據共享機制、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及強化數字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我國數字農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發展數字農業,是加快農業現代化轉型、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配套工程,也是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重要手段。李凡榮告訴記者,當前,我國數字農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數字農業技術及設施裝備推廣應用仍面臨基礎弱、成本高、人才少等問題。
李凡榮認為,由于我國數字農業發展起步較晚,物聯網設施設備等新基建在農業領域應用水平較低,導致很多在試驗示范階段效果較好的技術,在落地工程化、業務化推廣階段面臨成本高等問題,投入產出水平難以在短期內提高,數字農業項目推廣速度較慢。
李凡榮表示,智慧科技能力建設需要以海量數據(603138)為支撐,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精準種植、農機智能作業與調動監控等智能決策能力提升,都需要建立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相關基礎數據資源相對分散,共享開放水平不高,企業獲取數據難度大、成本高,影響數字農業系統建設開發。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可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組織等方面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數字農業技術的研發推廣。但由于雙方關注點與考核指標不同,成果轉化效果往往低于預期。
他坦言,目前農業信息化技術人才緊缺?!皵底洲r業是一項集農業科學、信息科學、數字通訊、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理論與技術于一體的現代科學體系。目前,既懂農業技術又熟悉信息化等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緊缺,影響數字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應用?!崩罘矘s說。
多措并舉推動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上述情況,李凡榮建議大力支持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業基礎數據共享機制,完善數字農業產學研合作機制,強化數字農業人才梯隊建設,多措并舉推動我國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支持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相關部門繼續出臺支持數字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著力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的專業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在智能化水肥一體化系統、變量植保農機等智慧農業設施設備推廣應用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降低推廣成本;針對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統籌規劃,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并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大支持。
其次,國家相關部門應整合各類涉農監測平臺,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庫和區域性農業農村數據資源“一張圖”,建立更加靈活的數據共享機制,推動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科研單位,有條件地實現農業生產相關數據的開放共享,提升數據獲取、分析、應用能力,為科學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最后,圍繞數字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應規劃并設置重大科技專項,立足小農戶發展訴求及產業發展短板,加快建立產學研合作技術體系,組織更多重點技術攻關;強化數字化領域涉農企業的科研主體地位,支持相關企業牽頭攻克核心關鍵技術;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搭建行業交流平臺,推動相關領域人才、技術、資源集聚,共同打造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實際問題的實用型解決方案。
李凡榮認為,應實施數字農業人才高校培養計劃,支持高校開設智慧農業相關專業,加大實踐教學投入,組織優秀學生進入相關企業接受培訓,為行業發展輸送新鮮血液;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支持有實力、有優勢的企業深度參與,與基層農技推廣單位開展技術與人才交流,推進數字技術快速推廣;創新智慧農業農民培訓方式,重點培養符合數字農業發展要求的職業農民和新農人,再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帶動更多農民參與。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中化在發展數字農業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在全國700多個技術服務中心,中化農業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通過數字農業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著重解決農業種植難、賣糧難、管理難等問題,將現代化的生產要素、經營模式傳播給各類農業生產者,幫農業生產者增產增收、助農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