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都說了啥?經濟增長仍是重中之重
記者張智北京報道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再次強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會議強調,今年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從歷史上看,全國兩會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議題往往較為多樣,2023年,議題為召開二十屆二中全會。在東吳證券看來,今年以來,高層密集召開深改委和中央財經委會議,意味著當前經濟受到高層重視。
“此次政治局會議延續和深化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延續和深化的部署,今年以來,高層考察調研活動和相關會議,都體現了這一思路,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這也給即將召開的兩會劃下重點。
提出新安排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會議強調,做好政府工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改革方面,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財稅等重點領域體制改革等或成為重點。長期改革目標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主要提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謀劃財稅體制改革及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同時,2月26日國務院第六次專題學習聚焦“加快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對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出新的安排。
同時,此次會議提出“三個統籌”,即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針對公眾關注的經濟發展問題,會議提出“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這也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口徑一致。
而在此之前,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資本市場工作做出部署,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月底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則研究了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內容。
突出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局會議提出的重點,正是即將召開的兩會上的重點。
“我們認為今年兩會的政策基調是總量上保持平穩,而結構上重點會更加突出,最值得關注的是以人工智能、算力為主的科技創新產業(300832)政策,和更加注重落實的地產政策。政策的重點依舊在產業端,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算力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東吳證券研報顯示。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各地兩會,“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均為政府工作任務的首要關注點;各個部委也積極響應,表態通過融資、財政等多手段對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行業領域予以支持。在東吳證券看來,當前海外AI加速發展、主要發達經濟體加大新興產業補貼力度等因素催化下,我國產業政策加碼及切實落地的緊迫性明顯提升。
按照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