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梯隊縮水量化遭遇“大考”私募基金加速洗牌
截至2月26日,百億級私募數量降至98家,與年初相比,有10家私募掉出了頭部梯隊。此前風生水起的百億級量化私募規模更是明顯縮水。開年以來諸多私募基金凈值大幅下跌,1月私募基金正收益占比低至約兩成
◎記者馬嘉悅
市場的洗禮以及不斷升級的扶優限劣,讓私募行業經歷著一場洗牌與重構。
看頭部。百億級私募數量降至98家,和年初相比,有10家私募掉出了頭部梯隊。此前風生水起的百億級量化私募規模更是明顯縮水。
觀業績。開年以來諸多私募基金凈值大幅下跌,1月私募基金正收益占比低至約兩成,部分知名私募旗下產品凈值跌至0.7元以下。
見出清。今年以來,有私募因業績慘淡而破產,有私募則因合規問題直接被注銷,行業“劣幣”被加速淘汰。
對于私募基金行業而言,洗牌的過程是煎熬的、痛苦的,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行業實現健康有序成長的必經之路,當前是反思私募行業長期發展之道的好時機。
收縮:百億級私募數量降至98家
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百億級私募數量降至98家。而在年初百億級私募數量為104家,不到兩個月時間,私募頭部梯隊明顯縮水。
具體來看,截至2月26日,今年以來共有4家私募成為新晉百億級私募;10家私募掉出百億級梯隊,其中包括漢和資本、勤辰資產、運舟資產、正圓投資等知名私募。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11月以來,百億級私募數量始終維持在100家以上,且最高時接近120家。
頭部梯隊縮水背后是業績頻頻“翻車”,而慘淡業績背后反映出私募基金風控意識不足的痛點。
據第三方平臺統計,今年1月有業績記錄的24320只私募基金平均虧損8.44%,正收益占比僅為22.22%。其中,百億級私募1月平均回撤7.27%,百億級量化私募平均回撤更是高達10.72%。
去年逆勢賺錢的量化私募,今年以來也遭遇靈魂拷問。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幻方500指數增強欣享2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幻方1000指數增強欣享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今年以來回撤超20%。同期穩博1000指數增強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回撤達24.29%,靈均中泰量化30專享領航8號私募證券投資回撤更是高達29.83%。
“風控,風控,還是風控。”滬上某私募研究員坦言,今年以來市場震蕩加劇加大了私募賺錢的難度,但是動輒30%左右的回撤,暴露出諸多私募管理人風控缺位的問題,尤其是此前“抱團”小微盤股的量化私募,更應深刻反思。
“從我們跟蹤的數據來看,去年很多在業內嶄露頭角的量化‘黑馬’大多在小微盤股上有較大比例的持倉,部分私募旗下中性策略產品表現與微盤股指數的相關性甚至超過0.5。”該私募研究員分析稱,追根溯源,押注式操作仍是今年以來部分私募業績大幅回撤的重要原因,很多持倉分散、善于運用對沖工具的管理人在此輪調整中表現穩健,規模逆勢擴張。
出局:“劣幣”加速離場
在頭部梯隊縮水的同時,私募行業的“劣幣”被加速出清,行業生態持續優化。
比如,2月上旬,寧波明崚投資發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稱因經營不善,于2月2日召開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會。經100%股東同意,解散寧波明崚投資并成立清算組。目前公司全部在管基金均可正常贖回,公司將于全部基金清盤后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申請注銷私募管理人資格。
上海證券報記者依據中基協公示信息統計,截至2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490家私募注銷,其中中基協注銷的機構高達424家。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基協已開出27張紀律處分決定書,劍指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未按照約定進行信息披露等違規行為。
“近年來,行業扶優限劣持續升級。現在只要私募機構有合規‘污點’,大多數渠道都不會繼續代銷其產品,如果業績還相對較差,那么這些私募機構的生存空間會被迅速壓縮。由此看來,行業優勝劣汰的節奏明顯加快了。”卓德投資副總經理李進坦言。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私募管理人新備案基金的審核也愈發嚴格,此前存在合規問題或公司治理本就不健全的私募,新基金備案周期相對較長。
反思:什么是私募機構的立身之本
如果說洗牌給私募基金行業帶來了陣痛,那么以往鑒來,重新審視私募機構立身之本是陣痛后的最佳選擇。
首先,提高風控意識和水平已成為私募機構的共識。
“做投資是逐利的,但這個‘利’究竟是自身的利益還是投資者的利益,決定了私募管理人在風控上的選擇。從中長期來看,以投資者利益為導向才是私募機構的立身之本。”滬上某老牌私募掌門人感慨道。
記者采訪獲悉,市場洗禮之下,很多百億級私募紛紛優化風控措施。比如,世紀前沿稱,通過對近期市場情況的分析和觀察,公司對風控模型進行了調整,適當收緊了模型的波動率約束;卓識基金也表示,針對多種極端行情下的風控優化問題,研發團隊在春節長假期間進行了高強度的策略迭代開發,完成了多個產品線的策略升級。
其次,合規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我們曾參與許多私募管理人盡職調查項目,很多優秀的管理人存在一些共性,如設置了完備、詳盡、非制式的管理制度文件,在人員聘用、具體從業要求、激勵約束、合規要求、競業禁止等方面逐一明確;管理人自身持續合規經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并全面實施,健全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專業操守等。”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林稱。
老牌私募星石投資也認為,嚴格的合規建設是私募機構生存底線的保障,管理人不僅要具備合規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的合規管理工作,而且在投資方面,對事前、事中、事后的投資風險進行嚴格的評估和檢查。
最后,做好投資者陪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有渠道人士透露,去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調整,私募業績普遍承壓,有的機構高度重視投資者服務,有的卻直接“躺平”,后者失去了諸多投資人的信任,規模不斷縮水。對于私募機構來說,若要長期發展,做好投資者陪伴不是選擇項,而是必選項。
另外,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內資管行業的不斷發展,未來私募機構不僅要深耕國內市場,還要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全球化配置能力,滿足海外“長錢”增配A股的需求,從而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跨周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