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2023年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3.7萬起
公安部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賈俊強介紹,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持續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起凌厲攻勢,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3.7萬起,抓獲一大批違法犯罪嫌疑人,自2023年8月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連續下降,打擊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全鏈條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深入開展“斬鏈”“清源”“利劍”三大戰役,抓獲了一大批違法犯罪人員,破獲了一大批詐騙案件;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相關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拔釘”專項行動,成功將263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重大頭目和骨干緝捕歸案;組織開展“鄂湘魯豫”區域會戰,共搗毀詐騙窩點1800余個,實現規模打擊效能最大化;針對涉詐黑灰產鏈條,組織發起打擊涉詐固話語音專線、簡易組網GOIP、跑分洗錢等各類集群戰役277起,取得了顯著戰果。
二是切實運用好法律規定。在依法嚴厲打擊的同時,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統籌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貫徹實施工作,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進一步完善“兩卡”犯罪法律適用標準,嚴格依法辦案,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全面提升打擊質效,形成有力震懾。
三是深入推進源頭治理防范。依托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科技支撐、強化預警防范,堅持系統觀念、深入推進行業監管源頭治理,努力構建更加嚴密的防范治理體系。公安部指導各地公安機關建立分級分類預警勸阻機制,推動“廈門經驗”在全國落地生效,截至2023年12月底,國家反詐中心累計向各地下發資金預警指令940萬條,公安機關累計見面勸阻1389萬人次,會同相關部門攔截詐騙電話27.5億次,短信22.8億條,處置涉詐域名網址836.4萬個,緊急攔截涉案資金3288億元。人民銀行深入推進“資金鏈”治理,支付行業常態化治理格局持續完善,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協助公安機關阻斷大量涉詐資金轉移,挽回大量人民群眾損失。工信部持續推進“斷卡行動2.0”,開展“不良APP安全治理”,嚴格落實實名制,全力整治虛商卡,對短信端口、語音專線、云服務等重點業務加大清理整治力度,不斷提升全流程及時反制能力。中央網信辦集中整治互聯網接入、域名注冊、服務器托管、APP制作開發、網絡直播、引流推廣等涉詐重點領域,約談曝光問題突出企業,網絡生態環境不斷得到凈化。
四是加強宣傳提升防騙意識。加強對易受騙群體、案件高發行業和重點地區的精準宣傳,聯合中央宣傳部組織開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組織各類反詐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活動2萬余場次,發送反詐宣傳短信30.7億條,國家反詐中心官方政務號發布短視頻9800余條、播放量超52億次,形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