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分化嚴重,這些次新基金“生逢其時”!
市場結構化行情下,主動權益型基金的業績分化明顯。即使成立時間不長的次新基金,業績首尾相差也很懸殊,首尾分化達到65個百分點以上。
部分次新基金較好地把握住市場的主線行情,成立以來收益率已超過30%,可謂“生逢其時”。部分次新基金雖然建倉較為迅速,但因投資主題表現較弱或板塊回調面臨虧損,自成立以來有較為明顯的下跌。
在業內人士看來,細分行業走勢分化是導致基金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基金的行業配置集中度較高,集中配置TMT、周期等細分板塊,進一步加劇了業績的分化。
多只次新基金踩準節奏
今年以來,A股先抑后揚,市場行情結構性演繹,先是煤炭、銀行等高股息資產一枝獨秀,后又從AI概念股到低空經濟、有色資源等市場熱點輪番表現。
近期,黃金、有色、周期更成為市場熱詞,A股市場上周期股投資再度火熱。截至最新收盤,今年以來有色、煤炭、石油石化指數上漲幅度超13%,領跑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其中有色金屬自2月6日市場反彈以來,上漲幅度達43.33%,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
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12日,近一年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僅統計主代碼)有300多只。其中,115只主動權益基金逆勢斬獲正收益,占比近四成。
成立于去年8月的景順長城周期優選A抓住了這波周期股行情,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高達30.04%。2023年年報顯示,該基金較為集中配置了周期股,覆蓋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石油石化等行業,前十大重倉股配置于紫金礦業、湖南黃金、銅陵有色、招金礦業等,合計占基金凈值比例55.04%。
此外,還有10只次新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超10%。其中鮑無可管理的景順長城國企價值A、葉勇管理的萬家周期驅動A、劉偉偉管理的中歐時代共贏A1成立以來均斬獲超20%的收益;華安睿信優選A、萬家趨勢領先A等7只產品成立以來收獲超10%的收益。
從次新基金業績排行榜來看,業績領先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布局周期相關的基金。景順長城周期優選基金經理鄒立虎在年報中表示,基于全球寬松周期即將到來,全球制造業在長達2年多的調整后可能企穩回升的判斷,繼續看好未來大宗商品市場及相應股票的表現。
葉勇則表示,從風格選股角度看,在大宗商品上行周期中,觀察當下資源股的位置,它們毫無疑問是行業比較之后最具性價比的戰略選擇。
有的受傷較為嚴重
也有不少次新基金因投資主題表現較弱或板塊回調面臨虧損,表現最好的基金與虧損最多的基金首尾相差超65個百分點。
次新基金中成立以來跌幅超過20%的權益基金有18只,其中跌幅超過30%的有3只。跌幅最大的是由高俊所管理的國泰君安創新成長A,成立以來虧損幅度達35.5%。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23年5月,為發起式基金,首募規模為1200.9萬元,有效認購戶數僅1戶,即基金管理人。
從前十大重倉股來看,2023年三季度該基金主要持倉電子、汽車等板塊個股;四季度,該基金增加了AI(人工智能)相關標的,如天孚通信、中際旭創等,持倉占基金凈值比例提升至49.55%。高俊在年報中表示,堅持自下而上、左側發掘、尋找最佳風險收益比的方式來尋找投資機會,盡可能在提升基金收益的同時控制風險,努力讓投資者分享到TMT行業發展的收益。
部分次新基金雖然建倉較為迅速,但自成立以來有較為明顯的下跌。比較典型的是2023年底成立的金元順安產業臻選A,由于該基金執行的小微盤投資策略今年年初遭遇挫折,雖然近期業績有所回暖,但成立以來的凈值縮水幅度達28.62%。
另一只去年11月成立的華西優選成長一年持有,成立以來虧損幅度也超20%。基金經理李健偉在年報中表示,該基金的投資邏輯是價值創造型投資,核心是賺企業價值成長的錢。但從市場運行角度而言,有時候不是企業價值增長了股價就漲,反而是市場流動性推動了市場的某種風格的演繹,籌碼結構變化往往主導了股票短期的漲跌。
“自前期市場開始下行以來,多數成長股調整時間超過2年,估值已接近歷史低位水平,但2024年年初以來依舊經歷一輪更快速的下跌,核心就是投資者對于成長性的外部假設條件沒有信心。而我們的投資策略更看重企業成長性,因此年初受傷較為嚴重。”李健偉表示。
成立以來下跌較多的次新基金還有嘉實制造升級A、中金先進制造A、中歐半導體產業A、華安景氣領航A、華商創新醫療A等60只基金,成立以來跌幅均超10%。從跌幅居前的次新基金來看,不少為數字經濟、醫藥、半導體、能源等主題型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影響次新基金業績的因素主要為成立時點、基金倉位和選股能力這幾大因素。結構化行情下,細分行業走勢分化是導致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部分基金的行業配置集中度較高,集中配置細分板塊,進一步加劇了業績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