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內分紅額超200億元債基占比近三分之二
證券時報記者劉俊伶
2月以來,市場行情明顯好轉,公募基金收益率隨之回升,基金分紅的積極性有所提高。統計顯示,以紅利發放日為基準,今年以來共有542只基金進行分紅(統計全部份額),分紅總額達到211.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2%,46只基金分紅總額超億元。
從分紅次數上來看,今年一季度尚未結束,已有30只基金年內2次分紅。數據顯示,年內2次分紅的基金以債基為主,共有27只,7只債基分紅總額超億元,平安合慧定開、南華價值啟航純債A、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A分紅總額居前,分別為3.62億元、2.28億元、1.62億元。
按單次分紅比例來看,5只基金現金分紅比例在10%以上,包括3只混合型基金和2只債券型基金。益民服務領先A、益民服務領先C分紅比例超過25%,遠超其他基金。
益民服務領先A為靈活配置型基金,成立時間已超過10年,去年下半年以來密集進行分紅,已進行4次分紅,且分紅比例逐步提高,由首次的7.63%提升到最新的25.02%。該基金最新規模為1.97億元,規模較小。
“債牛”行情
引發分紅熱潮
債券型基金分紅積極性遠超其他基金,454只債券型基金合計分紅143.03億元,約占分紅總額的三分之二。此外,分紅總額超億元的46只基金中,38只屬于債券型基金,占比超過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債基密集分紅,主要因為近期債基收益率大幅上升,可分配利潤隨之增多。1月市場震蕩走勢,“債牛”行情出現,具有避險要素的債券型基金更受投資者的青睞。截至2月29日,3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超5%,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超1%,5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超0.3%。
債券市場的良好表現也吸引了外資積極增持。據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托管量達3.87萬億元,環比增加2028億元。這也是2023年9月以來,境外機構連續第5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
消息面上,近期央行發布《關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相對于此前公告,此次通知進一步明確,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可通過柜臺業務開辦機構和境內托管銀行開立債券賬戶。央行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債券市場余額158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加快發展柜臺債券業務,有利于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機構看好債券市場延續漲勢。國聯證券研報認為,結合春節期間高頻數據,消費復蘇趨勢猶在,但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仍需鞏固。資金方面,節后伴隨現金逐步回籠,資金面有望轉松,為短端債市收益率打開下行空間。鑒于當前經濟恢復的基本面仍需進一步鞏固,迫切需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來穩增長,降息空間也有望打開,同樣利于長債走牛。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連續12年分紅
從單只基金分紅總額來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年初至今分紅總額達到24.94億元,居于首位。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是國內第一只規模達到千億級別的股票ETF,最新規模已達到1893.59億元。該基金成立以來已進行12次分紅,本次分紅額為上市以來最高,且分紅額已連續4年增長。
銀華日利A分紅總額僅次于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18.11億元,該基金也是年初以來唯一一只實施分紅的貨幣基金。銀華日利A于2013年4月1日成立,最新基金規模達到896.48億元,已連續11年在年初實施分紅。
從收益率來看,華泰柏瑞紅利ETF在分紅總額超億元的基金中,今年以來表現最好,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達到11.34%。根據年報顯示,該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主要重倉煤炭等高分紅板塊,包括陜西煤業、中國神華等。
部分分紅額超億元的基金在同類基金中表現亮眼,如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A,今年以來回報率在增強指數型基金居于首位,達到7.59%,該基金分紅總額為2.48億元。另外,同泰恒利純債A年今年以來回報率在同類基金中亦居于首位,達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