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萬億級市場!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
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工業大省大市和重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鼓勵航空、光伏、動力電池領域相關企業更新高端先進設備
《方案》指出,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針對工業母機、農機、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
做好升級高端先進設備更新工作,針對航空、光伏、動力電池、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
具體來看,重點推動航空行業全面開展大飛機、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及航空發動機總裝集成能力、供應鏈配套能力等建設;光伏行業更新大熱場單晶爐、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大尺寸多主柵組件串焊機等先進設備;動力電池行業生產設備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級,重點更新超聲波焊接機、激光焊接機、注液機、分容柜等設備;生物發酵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等。
同時,更新升級試驗檢測設備,在石化化工、醫藥、船舶、電子等重點行業,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一批先進設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多種關鍵設備保有量全球領先,如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
3月5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設備更新的需求會不斷擴大,初步估算這是一個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主任樊蒙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過歷史數據推算,我國工業設備投資約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的70%以上,是設備更新的重要力量。據此估算,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約在4萬億元左右。
引導上下游企業協同打造智慧供應鏈
在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方面,《方案》提出,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推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裝備、智能物流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
重點推動裝備制造業更新面向特定場景的智能成套生產線和柔性生產單元;電子信息制造業推進電子產品專用智能制造裝備與自動化裝配線集成應用;原材料制造業加快無人運輸車輛等新型智能裝備部署應用,推進催化裂化、冶煉等重大工藝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消費品制造業推廣面向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裝備。
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形成一批虛擬試驗與調試、工藝數字化設計、智能在線檢測等典型場景。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用,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應鏈。
同時,還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加快部署工業邊緣數據中心,建設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設施,推動“云邊端”算力協同發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在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智算中心。
《方案》指出,要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推動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環節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鋼鐵行業加快對現有高爐、轉爐、電爐等全流程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有色金屬行業加快高效穩定鋁電解、綠色環保銅冶煉、再生金屬冶煉等綠色高效環保裝備更新改造;家電等重點輕工行業加快二級及以上高能效設備更新。
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
為保障相關政策舉措有效實施,《方案》提出,加大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財政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加大對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支持力度,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優惠范圍。
事實上,為鼓勵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2018年開始,我國對企業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該優惠政策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當年就可以全部抵稅,從而減輕當期稅負,縮短設備資金回收周期,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提升企業以更高頻率進行設備更新的能力。目前,相關政策有效期已延續至2027年底。
同時,加強金融支持,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編制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強化銀企對接,向金融機構推薦有融資需求的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為5000億元,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方案》還鼓勵地方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要素資源保障,將技術改造項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納入優先保障范圍,對不新增土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承諾備案制,簡化前期審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