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制藥方之光:精制“家庭藥箱”守護百姓健康
一身筆挺的西裝、一副精致的眼鏡、一頂別致的帽子……初見小方制藥董事長方之光,其海派企業家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而他手中色彩繽紛的小藥箱更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我們公司新打造的家庭藥箱,其中有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爐甘石洗劑等十幾種家庭常備藥。”方之光表示,小方制藥要讓“家有小方,小病不慌”的品牌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小方制藥已經成長為一家專注非處方藥市場,產品適用于皮炎濕疹、口腔潰瘍、牙齦腫痛、便秘等常見疾病,涵蓋消化類、皮膚類和五官類等細分領域的公司。近期,小方制藥IPO已獲中國證監會注冊生效,即將登陸A股市場,進一步壯大生物醫藥板塊。
“企業家要敢為人先,敢于去做,敢于嘗試。企業則要永遠保持創新思維,積極擁抱新思想,實現高質量發展。”方之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說。
投身醫藥行業敢闖敢投
20世紀90年代,方之光到香港市場闖蕩,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來,受改革開放浪潮影響,35歲的方之光回到上海,將目光投向制造業。
從1998年起,方之光放下香港的諸多生意,全身心投入醫藥行業。“我經常做‘空中飛人’,幾乎是在飛機上學習完兩本國家編制的GMP認證書籍,建立起了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初步認知。”方之光說,那時,他就堅定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專注生物醫藥行業。
“從頭開始學起,從頭開始干起。”方之光回憶說,從2001年到2002年,他帶領藥廠從文件系統到人員培訓再到設施管理,完成了一整套龐大的GMP系統改造,領先于當時國內大部分藥企。
“要敢為人先,永遠做別人還沒想到的東西;要敢于闖蕩,邁過技術壁壘,在不行中解決問題,把不行變為行;要敢于去投,在核算好成本的基礎上謹慎投資。”方之光說。從香港到上海,從進出口貿易到生物醫藥,方之光用實踐為“敢干敢闖敢投”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留下注腳。
20多年來,小方制藥創設的“信龍”商標,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知名度,旗下多種外用藥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在國內領先。
做放心藥讓小病不慌
“大廠沒興趣做,小廠做不過小方。”方之光對小方制藥有著清晰的產品和市場定位,從開塞露一款拳頭產品做起,小方制藥已建立起了自己的產品矩陣,打造出具有小方特色的“家庭藥箱”。
深耕醫藥行業多年,方之光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和底線,即嚴把質量關,守好藥品“生命線”,踏踏實實把外用藥做好。
小方制藥對藥品質量的堅守,體現在公司日常管理的每個細節。早年間,另一家藥廠生產的藥品成品,在質量檢測時總不合格,相關人員找到方之光求助,他憑借多年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經驗,敏銳地發現,可能是生產過程中的藥品共線出現了問題。“工廠同一條生產線換藥生產時,一定要對生產線進行檢測,確認是否有上個藥物殘留。”方之光表示,嚴格把控藥品生產全流程,才能制成好藥、放心藥。
“把藥品做好不容易,藥品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老百姓的用藥體驗,小方制藥一直堅持工藝、管理、質量為先。”在方之光看來,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小方制藥就會積極準備,小方藥箱后續還會衍生出更多好用的產品。
“做好家庭常備用藥,讓小方制藥走進千家萬戶”已經成為小方制藥的宗旨。在小方制藥的家庭藥箱中,適用于老百姓日常可能出現的皮炎濕疹、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常見疾病的藥品琳瑯滿目,多方位地滿足了老百姓的用藥需求。
“未來,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小方制藥希望將更多實用的藥品惠及廣大患者。”方之光說。
筑牢根基以新提質
小方制藥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61億元、4.02億元、4.5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0億元、1.26億元、1.75億元。
“小方制藥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增加產能、開發新品、擴大銷售,讓惠民落到實處。”方之光表示,本次募投項目具體包括新建外用藥生產基地、新產品開發、營銷體系建設及品牌推廣。
“我們團隊每天都在求變,包裝也好,生產流程也好,都要更高效更精準。”方之光告訴記者,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從每一家企業的點滴做起,企業要轉變思維方式,就不能因循守舊。企業永遠要保持創新思維和質量為先。
方之光向記者分享了一個近期在工廠發生的小故事:“原來公司的產品包裝后,總要有一個人去拍一拍,看看有沒有角會翹起來。后來我們想,是不是可以由系統確認裝盒情況?經過對紅外線技術、高速攝像比對技術評估后,我們迅速選擇后者來精準賦能,現在翹角的問題已經高效解決了。”
“我們不僅要讓小方制藥惠及中國的老百姓,更要讓小方制藥走向國際市場。”方之光表示。